特斯拉这回在海外玩了个新花样,直接把车“瘦身”上阵。十月初,北美的特斯拉官网突然挂出来两款新车,说是“标准版”——其实就是简化版。价格一下整低了一大块,Model Y标准款只要39999美元,Model 3标准款36990美元,比以前各自减了小一万美金。看账本不错,实际用起来得仔细瞧瞧——原来,这钱是从配置上省出来的。车头的大灯少了,窗户玻璃变薄了,电动后视镜变手动,电动座椅直接拿掉……整整砍了二十多项,活脱就是个“减配大行动”。
圈里人管这叫“depop”,意思就是核心功能还在,能跑能开,但那些让人觉得高级、舒适的小细节,能砍就砍,目的是能做出更便宜的车,把销量给拉起来。没多会儿,这两款简化车又落地到欧洲核心市场,价格依然比当地最低配置还便宜,年底就交车。不过市场反响可不咋地,消息出台那天,特斯拉的股价应声而跌,市值蒸发得让人心疼。
为什么会这样?特斯拉本身一直以“科技先锋”“高端电车”自居,老主顾买车看中的就是“跨时代体验”,结果现在连个后视镜都变成了手动,有点“不是很像特斯拉”的感觉。美国那边有车主就吐槽:二十多万花下去了,居然连调后视镜都得自己伸手掰,买个电动车像开老头乐似的,心里不磕碜?
其实这种套路在中国就不太吃得开。今年八月份,特斯拉反而上线了一款加配车——Model Y六座版,空间加大,轴距加长,价格却没怎么往上提,起步三十几万。结果九月份中国销量冲到七万多辆,创下了今年的新高。这意思就很明显,中国用户买车,更喜欢实用配置和空间,能加好加满,哪怕贵点也认;至于海外那套“砍掉不常用的配置,只要核心功能”的省钱法,我们似乎没什么兴趣。
但马斯克的算盘还没停下。一方面他看中国消费者“加配不加价”这招挺灵的,保住了特斯拉的品牌调性;另一方面他也怕,低价市场打不进,销量会被国内电车大军比亚迪之类抢光。所以,现在特斯拉在中国也悄悄测试两个减配版车型,据说是如今Model Y和Model 3的简化型,小道消息是明年年中有望国产上市,还在琢磨重启那个之前说要做的“2.5万美元低价车”项目。
说到底,这就是两难了。中国的电动车市场卷得像煮锅饺子,你方唱罢我登场,价格一压到底,加配标配都要搞,还得扛着售后,有事没事来个升级。所以全球大牌特斯拉到了中国,也不能只靠减配置轻装上阵,随便搞个低价就能收割,毕竟国内比亚迪、理想、小鹏这些狠角色,早就把“便宜大碗”的路铺好了,真进来还得看两把刷子。
要说特斯拉北美、欧洲这次减配降价,是想拼销量,毕竟全球经济环境紧张,电动车市场的小日子不好过。把科技装饰剥掉,主打实用,能不能让更多人入手?看起来海外用户的反应不热烈,觉得特斯拉变得“不高级”了,老顾客心里难受,新顾客也犹豫。尤其有些人原价买了高配版,突然发现新车更便宜,就是差了点配置,心理落差吃不消,甚至会影响后续的口碑。
中国这边情况有些不一样。大家花钱主要是算配置和空间,优惠价格诚可贵,“缩水版可免去”。买电动车除了看续航、动力,还得看能不能装得下家里老小,载货出游最好一车搞定。特斯拉中国的加配版出得巧,牢牢抓住了这个需求,自然销量上升。而对于再降价的简化版,大家好奇归好奇,但未必真有消费意愿。
特斯拉的中国战略现在可以理解为“两手准备”:既维系高端形象,让品牌调性不掉价;又希望低价市场别被对手抢光,想用减配和低价车型做个平衡。但这种平衡并不容易。中国市场的主导权在消费者手里,高配置、实用、性价比才是没人能拒绝的王道。你硬要用北美、欧洲那套省配置套路,怕是叫好不叫座,最后还是比亚迪等主流品牌笑到最后。
再说,特斯拉要在中国卷价格,前有比亚迪秦、元系列打头阵,后有五菱宏光、蔚来、小鹏各种新车型抢市场,连油车都不敢松懈。特斯拉降价换量,多少会动一动这些品牌的奶酪,但想靠这就一家独大,难上加难。毕竟用户心里有杆秤:你便宜了是好事,省配置却是砍的是体验,舒适性、科技感被削了,花的还是同样的钱,谁都不会当“冤大头”。
其实特斯拉早就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今年才会上加配版,空间更大,配置升级,却没怎么提价。销量直接见分晓,用户认账。至于明年的减配版,如果真上线,面对比亚迪这一主力军,恐怕只能算“陪跑”。而之前叫停的那个17万低价车项目,重启又如何?国内电车市场已经不是两年前那副模样,价格劣势肯定没那么明显,倒不如做好服务和体验,用科技升级来抢用户才是真本事。
要是真一股脑推出减配版,特斯拉会遇到“双向尴尬”:高端用户怀疑品牌掉档,买了高配的用户怕自己“打了水漂”,低价用户又未必真当它是刚需选择,还不如比亚迪来得踏实。特斯拉这个全球巨头,想在中国讨个便宜,怕不是得多动点脑筋,又要稳住形象,又不能丢掉销量,难怪策略总是左右摇摆。
其实,特斯拉如果真有野心,那就得重新定义自己的定位,在中国市场多做些本地化功课。高配的车有空间加大、舒适功能齐全,低价版也别一味靠砍配置,可能在动力、智能系统上给点实惠,或者售后、服务上升级,让消费者觉得真值。这才是成王败寇的关键。要不然就像外卖小哥送饺子,你光便宜,馅少点人家也不高兴。
最后说一句,特斯拉这次简化降价,能不能成还要看自家的底气。想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活得精彩,可不能只靠“减法”取胜。客户的钱袋子捂得紧,眼睛更亮,谁舍得花钱,谁肯多掏腰包,归根结底还是看能不能把产品做到让人心服口服,价格之下见分晓。
把话搁在这儿,卷不卷都是看功夫,套路耍多了,不如实打实拼一把。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