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的清晨准备启动车辆,按下“ENGINE START”键,传来的却是一阵“咔咔”的无力声,最终只能花钱更换一块几百元的铅酸小电瓶,这是不少车主都经历过的糟心时刻。对普通车主而言,汽车小电瓶本就是“存在感极低”的部件,一旦出问题带来的全是麻烦。不过现在,一场悄然发生的变革正改变这一现状——传统铅酸电池正逐步被锂电池替代,让小电瓶变得更可靠、更省心。
旭化成技术突破、锂电池性能再上台阶
锂电池能替代铅酸电池,核心底气源于关键技术的持续迭代,其中旭化成的乙腈电解液技术,更是堪称锂电池的“性能加速器”。此前,锂电池始终难以兼顾高倍率脉冲放电性能与高温耐久性,而旭化成通过独特的配方优化,成功破解了这一技术难题。
其核心解决方案是,在增加乙腈含量以提升高倍率放电性能的同时,通过调整电解液溶剂、优化添加剂用量及改进充电条件,在电池负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保护膜,实现了性能平衡。旭化成研究开发本部的饭塚裕人分享了EAS公司的测评数据:采用该乙腈电解液的锂电池,以24分钟一次的频率进行急速充放电循环,2000次后容量仍能保持80%以上,表现远超传统电解液产品。
在消费者最关心的低温性能上,这项技术更是带来了质的飞跃。佛瑞亚海拉中国专家刘灿提到:“传统铅酸电池在-5℃时容量就会缩减至85%,到了-20℃几乎无法让车辆正常启动;而搭载锂电池,即便在-20℃的极端低温下,不仅能正常启动车辆,还能支持车内娱乐系统运行,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北方用户冬季用车的痛点。”
安全性方面,这款乙腈电解液与传统电解液表现相当;再搭配锂电池电池管理系统(BMS),可实时监测电池状态,有效避免意外故障。这种“高性能+高安全”的组合,让锂电池的综合实力大大超越铅酸电池。
“铅改锂”环保诉求与政策规划同步驱动
锂电池替代铅酸电池,不仅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体验,更能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铅酸电池在汽车领域服役数十年后,如今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其含铅量超60%,处理不当易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即便回收率较高,硫酸电解液的泄漏风险仍不容忽视。反观锂电池,重金属含量极低,且回收技术持续进步,2030年回收率预计将提升至75%,这也契合全球绿色发展理念。
在这场转型中,欧盟率先迈出步伐,目前各大整车厂的汽车起动电池已基本实现锂电池全覆盖。这一转变不仅源于环保诉求,更离不开锂电池在性能上的先天优势。国内虽起步稍晚,但势头迅猛: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政策落地,多地对铅酸电池的生产与使用实施严格限制;再加上消费者环保意识不断觉醒,“铅改锂”已成为不可逆的行业趋势。
体验升级:车企与消费者实现双赢
长期来看,锂电池的成本优势会愈发突出。尽管当前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约为铅酸电池的三倍,但锂电池的循环寿命是铅酸电池的5-10倍;而且随着技术规模化应用,锂电池的制造成本还在持续下降。对车企来说,高端车型即便因换装锂电池多投入几百元成本,也能显著提升产品的科技感与环保属性;未来随着成本进一步降低,锂电池也将向中低端车型普及。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锂电池带来的体验升级更直观。首先是寿命大幅延长——锂电池使用寿命可达8-10年,基本与整车寿命持平,彻底告别了铅酸电池3-4年就得换一次的麻烦,既省时间又省更换成本。其次是极端环境适应性更强:北方用户冬天不用再担心车辆“趴窝”,南方用户也无需顾虑高温环境下电池性能的衰减问题。
此外,佛瑞亚海拉中国专家刘灿还提到一个潜在优势:“锂电池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能更好满足户外露营等场景的用电需求,车主可便捷地用电池供电,让露营场景更丰富。”
同时,新能源领域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不断攀升,旭化成乙腈电解液技术因能显著优化电池性能受企业关注。EAS 通过合作将该技术用于磷酸铁锂电池,大幅降低电池内阻,连续放电功率密度达 2550 W/kg,较传统电解液电池提升超 65%;循环寿命增加 60%,60℃存储 225 天容量保持率超 80%。对此类电池,目前 EAS 已有量产计划,将覆盖 12V/24V/48V 电压等级,适配汽车启动、工业设备等多场景。
“铅改锂”未来将迎普及拐点
随着技术不断突破、成本持续下降,汽车起动电池“铅改锂”的普及拐点已越来越近。对消费者而言,这场变革不会让大家额外多花太多成本,就能享受到更安全、更耐用、更便捷的用车体验。相信用不了多久,当我们再购车时,搭载高性能锂电池的起动电池将成为标配,悄然改变我们的用车生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