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需要更多证据证明中国正在成为澳大利亚汽车领域的主导力量,请考虑这一点。
今年上半年,中国制造的汽车在澳大利亚的销量为102,938辆。而五年前的2020年,中国汽车同期销量仅为11,055辆。
短短五年内,增长了831%。照此速度,中国明年将超过泰国,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进口国。日本目前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进口国,但这种情况还能持续多久呢?
显然,大量澳大利亚人并不介意购买中国制造的汽车。
今年上半年排名前十的汽车品牌中,中国巨头长城汽车和比亚迪分别位列第七和第八,而仅从中国进口汽车到澳大利亚的特斯拉位列第九,上汽旗下的名爵则排在第十一位。
然而,看看围绕这一趋势的一些评论,你可能会误以为并非如此。尽管澳大利亚人对中国品牌和车型很感兴趣,但围绕这些品牌和车型的负面评价仍然很多。但这真的有必要吗?
说实话,这很复杂。
鉴于中国政府过去和现在涉嫌侵犯人权的种种罪行,我理解有些人在购买中国汽车时会面临道德方面的顾虑。这完全可以理解。
然而,你可能会说,如果你因为某个国家历史上侵犯人权的行为而站出来谴责它,那么剩下的汽车就没多少国家可以买了。美国目前在人权问题上的表现实在不怎么样。
另一些人则对中国制造汽车的质量感到不满,包括制造质量、材料以及驾驶体验。这种担忧部分是合理的。
比亚迪海狮7
第一批进入澳大利亚的中国汽车大多质量糟糕。2009年,当时还叫长城汽车的长城汽车推出了一些烂车。V240 SUV和X240皮卡驾驶体验糟糕,制造质量低劣,皮卡甚至还卷入了石棉丑闻。
MG 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重启始于 2013 年,当时推出的是一款已经过时的 MG6 轿车,但在此之前,奇瑞糟糕的 J1 和 J3 掀背车三部曲以及 J11 SUV 也让该品牌早早退出市场。
即使是最近的一些尝试也并不成功。几年前,调校不佳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 就影响了奇瑞在澳大利亚的重新上市,当时它推出了Omoda 5;就连 Deepal 公司的高管也承认,由于不断的蜂鸣声和 ADAS 干预, S07 EV是澳大利亚在售最烦人的汽车。
Deepal S07
而且,在试驾过目前在澳大利亚销售的大量中国汽车后,我可以肯定,这些汽车有好有坏,也有中等品质的。
但世事瞬息万变。最近我在中国试驾了比亚迪的一系列新车型。虽然试驾赛道条件有限,难以留下良好的驾驶印象,但很明显,比亚迪汽车的整体质量已经显著提升。内饰设计、用料,甚至座椅设计,都给我们这些经验丰富的澳大利亚汽车评论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名爵 (MG) 目前也发展得如火如荼。虽然我还没亲自试驾过,但所有试驾过MGS5 EV 的人,包括我们自己的Laura Berry ,都对它赞不绝口。它就像是已经令人印象深刻的MG4的 SUV 版本,甚至更胜一筹。
长城汽车一直在不断改进其车型,我试驾过坦克300柴油版和哈弗H6 GT PHEV等车型,可以证实这一点。聘请著名的前通用霍顿工程师Rob Trubiani来调校其产品,必将进一步助力。
几年前,当澳大利亚的采购从美国转移到中国时,特斯拉的产品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奇瑞欧玛5
诚然,中国品牌的众多车型中仍然有一些明显普通的汽车。
但将所有中国汽车拒之门外无异于一场必败之战。再看看那些销量数据。很快,前十名中一半的品牌都将来自中国。长城汽车、名爵汽车和比亚迪都雄心勃勃,想要跻身前五或前三,而一些老牌品牌也难以阻挡他们。
长城炮阿尔法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我曾与一些老牌品牌的高管就中国的崛起进行过一些令人担忧的对话。我不会点名,但前十大品牌的多位高管都否认了中国品牌在澳大利亚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它们接管该行业的潜力。有些人认为,买家的忠诚度最终会引导人们回归老牌品牌。
但这忽略了一个事实:成千上万的澳大利亚人不在乎忠诚度,他们只想要便宜的价格。而他们从中国汽车制造商那里得到的优惠远比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日本、韩国和欧洲品牌多得多。
所以我想说的是,或许是时候克服对中国的偏见了。因为你错过了一些相当不错的车。而且几年后,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非中国品牌可供选择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