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被曝纸巾盒用车规级标,却搭配消费级芯片,网友质疑真相

你说这个事吧,真是让人火大。小米汽车被扒出个奇怪的事,居然用纸巾盒的标签看都是标着“车规级QC/T标准”,结果里面装的芯片却是高通8155。这芯片平时手机用的,压根没经过车规认证。你想想,车里的芯片耐得住零下40度到150度的温差?抗震抗干扰的能力?这不笑掉大牙吗?

小米汽车被曝纸巾盒用车规级标,却搭配消费级芯片,网友质疑真相-有驾

我查资料,业界普遍知道,车规芯片的认证周期得18个月,问哪个零部件供应商不怕?中小车企折腾个芯片就得等一两年。可是你想,一辆车从设计到上市,时间怎么可能那么长?所以,很多新势力品牌为了赶进度,不得不拿“准车规芯片”充数,但实际用的还是消费级芯片。这就导致中控屏容易过热,夏天一闷热就死机、黑屏,维权一堆,售后抱怨的声音铺天盖地。

你说这玩意儿,省点成本倒没错,谁都知道新车上市都要压成本,但“省错地方”了吧?一辆三十万的车,买车的都期待安全、耐用,结果用个不靠谱芯片,黑屏、失灵,谁敢开?真实案例多到爆,车主群里随便一翻,夏天导航忽然出问题的就有不少。有的车主还晒图,显示温度明显超标,沪上某品牌车夏天开到中控屏一热就自动关机。

小米汽车被曝纸巾盒用车规级标,却搭配消费级芯片,网友质疑真相-有驾

我前几天还专门查了,很多“车规芯片”其实就是那些做仪器仪表、工业用的芯片,价格高出好几倍,但是真的能扛零下40到150度的,只有正规车用芯片。这些芯片被用在大厂里,可谁敢说国产品牌就一定都有这个配置?有人私下跟我说,车企为了节省预算,就挑个“标称车规”的标签,然后用普通消费芯片充数。你想想,那芯片价格差不多一半甚至更低,利润空间大,谁不想省?但是,谁也没想到用错芯片,可能半年就得跑修。

这事一公开,网友炸开了锅。有人说“三十万车省这点?夏天导航突然失灵谁敢开?”有人吐槽“用个芯片都能出事,你们还说科技来推动安全?赶紧换芯片、补救,别等出出事才后悔。”而且,从行业角度看,车企觉得只要标签挂得漂亮、部分规格符号符合,就能蒙混过关,这种“标签游戏”太普遍了。去年某国产车企被曝光用的所谓“车规芯片”其实也只是工业用芯片,没人细查的时候都在吹牛。

小米汽车被曝纸巾盒用车规级标,却搭配消费级芯片,网友质疑真相-有驾

这背后到底是产业链的问题,还是企业追逐利益的心态?我猜可能都不是好事。芯片认证说难不难,说简单也简单,关键是你愿不愿意花时间和钱去做。有人能拿出能抗温抗震的芯片,质量水平自然不会差,反正市场上能卖出价钱的、标着“车规”的都得经过一套繁琐流程,否则怎么对得起“安全第一”的旗号?但问题是,很多车企为了活命,明知道用这个芯片未必靠谱,还是照用。

小米汽车被曝纸巾盒用车规级标,却搭配消费级芯片,网友质疑真相-有驾

你看到这里不会觉得挺讽刺吗?原本一场科技竞赛,变成了拼成本血拼的舞台。用户稀里糊涂买那十几万的车,心里还想着安全、耐用,结果夏天一热就来个黑屏、卡死。这样攸关生命的事情,还在用“标着车规的标签”糊弄人。

我想问:这事真能不了了之?还是等出点事故、导致大面积信任崩塌才醒?我觉得,像这种用“伪车规”芯片充数,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它倒是一面镜子,反映出国产车在供应链上的松散和急功近利的心态。你说,现在B级车大多都用8155,看帕萨特、君越都差不多,真没想到,芯片技术都还在“流水线拼成本”阶段。

小米汽车被曝纸巾盒用车规级标,却搭配消费级芯片,网友质疑真相-有驾

还真想知道一句:那些顶着“智能、安全”标签的车,到底能撑多久?尤其夏天,一个温度超标就成黑屏、死机的车,安心开?这就像买个房子,装修时只看外表忽略了结构安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得费心修修补补。你说这还得“未来几年的车”,我都替司机们捏把汗。

这该死的供应链,有没有点底线?还是厂商都在玩“过渡期策略”躲猫猫?别怪我没提醒,这样的车到底能安全多久,说白了还是个问号。

小米汽车被曝纸巾盒用车规级标,却搭配消费级芯片,网友质疑真相-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