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航空巨头罗罗不再傲慢,携整条生产线落地北京!百年发动机传奇如何被中国市场逼得转向合作,甚至愿意开放一部分技术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那些曾经看不起中国的老牌企业,一个个都开始自己找上门来了。罗尔斯·罗伊斯,那个当年连中国人提合作都懒得理的英国发动机巨头,现在要在北京建厂,还要把整条生产线搬过来。要是十年前有人这么说,我肯定觉得是在吹牛。

英国航空巨头罗罗不再傲慢,携整条生产线落地北京!百年发动机传奇如何被中国市场逼得转向合作,甚至愿意开放一部分技术-有驾

我查了下资料。罗罗可不是一般公司,它做的遄达系列发动机,撑起了波音787、空客A350,全球市场占了三分之一。那时候英国媒体夸它是“最后的工业骄傲”,公司也真信了这套,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2005年中国启动大飞机项目,主动去谈合作,人家一句话拒了,说中国技术不够格。

结果命运翻脸比翻书还快。2020年疫情来了,全球航班停飞。罗罗那种按飞行小时收费的商业模式,直接被掐断。半年亏了54亿英镑,现金流断了30亿,英国都快看不下去。那会儿中国愿意投200亿人民币,还愿意下5000台发动机订单帮他们缓一口气,结果他们仍然摆架子,死活不肯松口。

我那时候真是想问,他们以为自己还能撑多久?

英国航空巨头罗罗不再傲慢,携整条生产线落地北京!百年发动机传奇如何被中国市场逼得转向合作,甚至愿意开放一部分技术-有驾

更倒霉的是,美国那边还在背后给压力。威胁要把罗罗列进“实体清单”,要断它的高温合金供应。英国也不敢惹美国,罗罗彻底陷进两面夹击。最后只能卖子公司、裁9000人,从巅峰跌成求生。

但命运的反转更狠。中国没等它回心转意,自己搞起了CJ-1000A发动机。2022年珠海航展上亮相的时候,性能几乎追平遄达系列。这下罗罗真急了。中国不光技术追上来了,市场还在以每年5%以上的速度增长。波音预测,到2030年中国要新增9000架飞机。这是什么概念?全球最大一块蛋糕。

于是罗罗态度180度转弯。2023年宣布要在北京建厂,投资22.42亿元,还要把维修基地放在首都机场附近。计划2026年投产,每年能修250台发动机。重点是,这次他们带来的是真货。高温合金处理、复合材料检测、英国工程师驻厂,这些都是他们最看重的工艺。

英国航空巨头罗罗不再傲慢,携整条生产线落地北京!百年发动机传奇如何被中国市场逼得转向合作,甚至愿意开放一部分技术-有驾

我得承认,这事对双方都划算。罗罗能靠维修厂每年多赚3亿英镑,还能省去发动机往返运输的成本。过去从英国运一台到中国要几周,现在北京直接修,周期缩短一半。而中国这边,能在实操中摸到发动机的“脉门”,从叶片打磨到材料热处理,都是核心经验。

有意思的是,中国国航还打算在厂里设个研发中心,用来测试新零部件。这意味着合作不是停在维修,而是一步步往设计层面渗透。你说罗罗心里慌不慌?一边靠中国市场活着,一边还得防中国学太快。

其实罗罗这次低头,真不是突然开窍,而是被逼的。市场、供应链、技术竞赛全都逼它走到这一步。曾经的傲慢换不来生意,反而差点把自己逼成了遗迹。现实摆在那儿,中国的制造能力已经不是“代工厂”级别的了。尤其是航空这种高门槛行业,中国是真在一点一点啃下去的。

英国航空巨头罗罗不再傲慢,携整条生产线落地北京!百年发动机传奇如何被中国市场逼得转向合作,甚至愿意开放一部分技术-有驾

我最近看商务部的数据,中国航空产业链规模这几年增长接近30%,发动机关键材料国产化率也在稳步上升。这种速度让谁都得重新评估形势。罗罗不合作,连饭碗都保不住。

中国也得小心,不能太依赖。罗罗核心设计和材料配方肯定不会全给,这些东西人家守得比命还紧。中国要的是经验和体系,靠吸收再创新,而不是被牵着走。

所以我看这事,就像一个时代在换位。以前是罗罗定规矩,现在是它被市场推着改态度。谁掌握增长,谁才有话语权。高傲没用,真香才是硬道理。

英国航空巨头罗罗不再傲慢,携整条生产线落地北京!百年发动机传奇如何被中国市场逼得转向合作,甚至愿意开放一部分技术-有驾

想想这几年,中国人坐的飞机越来越多,从引擎到机体都在加速国产化,连英国百年老厂都得来讨生活。你说,这世界到底是谁在迎合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