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吗?比亚迪突然就把夜班拍死了,直接全面停掉了,变成只上白天班了。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误会,结果查资料后来发现,消息确实靠谱。人家官方说了,考虑到员工身体和家庭需求,优化了工作制度。可是说实话,这事儿让我特别生气。以前别人说他们福利好,搞那些团建的,反正我心里想,一看工资低、时间长,干嘛还折腾这些?现在这个动静一出来,我倒是觉得人之所以舒服点,真不是因为那些虚头巴脑的福利,而是公司给足了时间和工资。
我昨天用手机查了,路透社报道说,比亚迪在近日宣布,将停止所有夜班制,只留白班,理由是“提升员工幸福感和工作效率”。这不是打脸嘛,你说他们要真把员工当人看,付得起工资,给得了休息时间,谁还愿意加个班?按行业内部估算,现在新能源车企的利润率在15%左右,去年比亚迪的营收达到了4000亿,净利润也在增长,说明他们其实赚得还挺多。可看着自己这些年,觉得大厂活儿赚钱多是假的,真赚钱的都懂得关心员工。
让我更想吐槽的是,很多人都说:哎呀,企业就该这么办,员工才能长久,反正都知道现在年轻人找工作,最看重时长和工资。你看这背后的潜台词:只要工资到位,工作时间合理,谁还会在那儿跟公司死磕?我细查了同行,像特斯拉、蔚来,他们加班时间都挺长的,工作氛围也有点“拼命三郎”。而比亚迪突然扯掉夜班:有人猜可能是手头现金流紧张,想减负?但我觉得倒不全是财务问题,更多像是企业意识转变,开始试图用“仁慈”打品牌。
有个细节特别扎心,我案头还了解到一些员工反映:自从减少夜班后,工作压力其实没有变,反而更轻松,家庭时间多了,生活质量提升很多。你知道吗?这是个养成机制:企业愿意把利益让渡给员工,员工也愿意回报公司。这种正循环,才是真正的“理性经营”。以前我在一些大厂混过,那些“超时”文化深深烙印,工人福利差不多是被压榨出来的,没有人将心比心去考虑员工生活。现在比亚迪动手,反倒让我觉得有点“逆向操作”的味道。
更关心的是,外头一些分析也在说:企业多点人文关怀,反而能长久,赚得也更稳。这事情散布开的风向,可能会带动行业整体转变。是不是以后找工作,最先考虑的就不光是工资,时间安排也成了“标配”指标?如果这样,很多企业还怎么快速扩张?我猜,短期利润还能维持,长远看,倒是个折磨。你让我想起身边那一堆打工的人,工作时长动辄十几个小时,几天不休息。你说,企业到底图啥?就为了那点短期利益,真要把员工逼成机器吗?
新能源这波我也琢磨不明,赛道已经热了两三年,政策扶持不断,盈利在慢慢拉开差距。比亚迪策划这样的调整,终究还是看到未来竞争要靠“人”了。如果两年后,员工都能按时下班,家庭生活稳定,企业还能吸引到一批对生活有追求的人,不比靠压榨来得长远。这片市场,不也是看谁能留住人么?
你说,未来的车企还会不会继续这样大开大合的“拼命”模式?还是说,放慢点节奏,体贴下员工,反倒成了新竞争力?我是真搞不清楚,反正这事儿一出来,我就想:又是个背后暗示的信号,真的是企业对自己未来的“保留”?还是干脆迎合一点,顺便赚点好感?真不知道那些高层们,心里在琢磨啥,是折腾还是放弃?
你看这事,折磨的不是我一个人,连比亚迪自己都开始“体贴”底层,真是让人感慨。我们到底要的,是眼前的利益,还是那点人性?这个行业早晚得逼着自己变。可它变得快不快,能不能真拿出点“良心”,不是老板说说而已……
这社会,似乎都在告诉你:想留人,别光发工资。你还觉得“工资够用”就行?那你真挺天真。这事儿,怕的不是经济有多差,而是企业的底线能不能坚持住。你,发现没有?这波比亚迪的调整,背后其实暗藏着一场无声的变革。真不晓得,是不是只做表面功夫,还是这次能真赢了点“良心市场”的眼球。我还是在想:这行情,要真像他们说的那样改善了?未来几年,谁还敢赌“长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