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星愿新款限时6.58万起上市,新增STAR限定版售价9.88万,这款A0级小车配置豪华,智能体验全面升级

我上一周在4S店逛吉利星愿新款,定价6.58万起,算是A0级小车里的主流水平了。你别看这么便宜,居然还推出了个叫STAR限定版,9.88万,直接拉满配置。亲友圈里有人一听价格,惊了:这配置加这么多钱值吗?我当时其实也懵,毕竟小车做得豪华起来,厂商不是亏啊?

说到配置,先提一下Flyme Auto车机,还带新版高德地图的版本,手机无缝互联也做了,双区语音对话我试了,识别率挺高的;50W风冷无线快充,这配置对A0车绝对罕见。厂商做这套智能系统,可以说是把车机当成加分项了,实操体验到底怎么样,我正好问了4S店的小伙子,他说用惯了还挺不错,尤其是上下班路上用导航,不卡。但这可能得看你对智能车机的期待值,体感差距还是有的。

吉利星愿新款限时6.58万起上市,新增STAR限定版售价9.88万,这款A0级小车配置豪华,智能体验全面升级-有驾

我倒是觉得,智能体验这块,吉利星愿和同价位竞品比,还是有明显优势。比如同级别的宏光MINI,车机相对传统,功能少,界面也没那么流畅。这个差距就像你手机从安卓低端机升级到中端机的感觉,吉利这车的硬件也没用到极致,毕竟A0车受制于车身空间和成本,换句话说,硬件堆积不是越多越好,得看支撑得住不。

说到成本,估算了一下,50W无线快充这块,我猜生产成本在200块左右(不确定),加上研发和认证成本,实际到整车的摊销,得加几百,不知道吉利内部咋算。供应链层面,这块无线充模组不算稀缺,可得匹配风冷散热,这技术成熟不算早,说是岔路口的决策,我估计吉利内部也是经历过不少拉锯和博弈的。一位朋友研发老司机跟我说:设计能不能量产最终是成本和供应链妥协的结果。

吉利星愿新款限时6.58万起上市,新增STAR限定版售价9.88万,这款A0级小车配置豪华,智能体验全面升级-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有个细节,新款STAR版的内饰加了软质包裹和仿皮缝线,光这点就比竞品那个塑料感满满的车厢强多了。消费者群体里,年轻人确实更注重这些细节。他们想要的,不单是一台车,更像移动的智能终端。毕竟,以后五年内换车频率越来越快,舒适和科技是决策关键。

说到这我得自我打个脸,前面说配置多,技术堆得满满的,是不是意味着就值9.88万?其实我觉得这个价格和配置反比,倒不是说贵了,而是质感没那么强。比如隔音表现,比起本田飞度明显差了点,再比如悬架调校,偏家用,过个减速带都能感到弹跳,这就告诉你,便宜车的底子有局限,不能指望像B级车那样扎实。换个角度说,这车适合城市通勤,别指望它上赛道。

刚问了身边修理工,他说小车这种智能配置多了,出故障概率其实会上来,毕竟软件、硬件都复杂了。但是,他也补了一句,好多新车质量稳定了,问题主要看保养和用车惯。这些科技越多,售后维护会更麻烦,尤其是像这套智能系统一旦网络模块出问题,车主可能得等厂家推升级,修车速度没那么快。

吉利星愿新款限时6.58万起上市,新增STAR限定版售价9.88万,这款A0级小车配置豪华,智能体验全面升级-有驾

顺便聊聊6.58万起的版本,配置就简单多了,没有无线充电,车机也只是基础款,那些高端感基本没了,跟STAR版落差挺大。常见的消费者挑选时,可能会面临一个问题:是买便宜点,还是直接冲配置高的?我个人是觉得,主力代步工具可以买普通版本,够用就好。豪华配置的车,适合科技控和年轻人花更多心思折腾。

(说到这里,我又跑题想起买车时遇到的一个小插曲:之前朋友买A0车,结果因为盲目追求高配置,出远门电池没电,找不到充电点,哈哈,挺惨的,这事提醒了我,别盲目跟风配置升级。)

车市竞争越来越激烈,吉利星愿凭借各类智能配置抢占眼球无可厚非,但它在渠道层面到底能不能靠这些配置打动不同层级的真实用户还要打问号。渠道同事反映,低价版卖得最火,星愿作为年轻化小车,其实大部分主力客户还是看重价格和实用,智能全面升级听起来美,买回来能用好用顺的才是硬道理。

吉利星愿新款限时6.58万起上市,新增STAR限定版售价9.88万,这款A0级小车配置豪华,智能体验全面升级-有驾

我也好奇,智能车机的持续更新会影响保值率吗?换句话说,像星愿这样主打智能化的小车,三年后还能值多少钱?保守估计,A0级智能车保值率在50%上下(样本少,跑偏别怪我),同级别燃油车虽然没那么花哨,但反而实用便宜,反而更讨喜二手市场。

和你聊聊我刚才相册里抓的那个小细节,STAR版中控那块屏幕,边框挺窄,有种快贴合仪表盘的感觉,实操中看起来确实高级不少。但又谁知道,未来软件升级能不能跟得上硬件的好看呢?智能车机会不会成了淘汰的噩梦,这得看厂商和用户怎么博弈了。

吉利星愿新款限时6.58万起上市,新增STAR限定版售价9.88万,这款A0级小车配置豪华,智能体验全面升级-有驾

你觉得呢?这套升级的智能车型,真能像吉利说的那样,改变A0级小车的技术天花板吗?还是说,这背后藏着配置过剩和用不饱的隐忧?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