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爷,现在这新能源车市场,简直就是个大型魔幻现实主义现场。
各路神仙打架,续航里程吹得比天高,好像没个四位数都不好意思出门。
就在这节骨眼上,别克,我印象里那个专给老爸们造移动大沙发的牌子,冷不丁地端上来一盘菜——至境L7,一台纯电续航……302公里的增程车。
三百零二。
我把这数字在嘴里嚼了好几遍,总觉得不是滋味。
这感觉,就像一个向来只穿中山装的稳重老干部,突然烫了个锡纸烫,还穿了条破洞紧身裤,站在你面前问:“嘿,哥们儿,够不够潮?”
别扭,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子用力过猛的别扭。
这事儿吧,越琢磨越不对劲。
遥想当年,别克在中国市场那叫一个风光无限。
一台君越,是多少人心中的商务标杆;一台GL8,那更是“路上头等舱”的代名词,甭管你是老板还是明星,坐进去就得服服帖帖。
那会儿的别克,跟你聊的是V6发动机的平顺,是厚重底盘带来的高级感。
新能源?
那是什么?
能吃吗?
可时代变了,变得让这些老炮儿们措手不及。
比亚迪用一套刀片电池把价格打了下来,理想靠着“冰箱彩电大沙发”成了奶爸们的梦中情车,问界更是直接把华为的手机店开进了车里。
别克一觉醒来,发现自己门口那条护城河,早就被这帮野蛮人填平了。
再不扑腾两下,怕是真要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了。
于是乎,这台至境L7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推了出来,像是一个被逼上梁山的英雄,脸上写满了悲壮。
瞧瞧这车的外观,确实是下了狠功夫的。
那L型的大灯,凶得跟要吃人似的,全新的扁平车标也总算跟上了时代。
轿跑溜背、无框车门、隐藏式门把手……这些流行元素一个不落,全都给你堆上。
车顶上那个激光雷达的小犄角,更是它最后的倔强,仿佛在说:“看见没?咱也是高科技玩家!”
可你凑近了看,总觉得这身行头是租来的,穿在别克这个壮汉身上,哪哪儿都有点紧绷。
再往里看,那颗1.5T的增程器心脏,上汽通用自己家的,最大功率115千瓦。
这数据,说白了,就是个小水管给大泳池供水,不能说没用,但你总盼着能来个更猛的。
隔壁新势力们早就把增程器玩出了花,恨不得把它变成一个移动充电宝。
别克这套系统,给人的感觉还是太“传统”了点,主打一个“我尽力了”。
配合后电机,5.9秒的零百加速,对于一台车长超过五米、轴距三米的大家伙来说,还行,至少能让你在等红灯时不会被隔壁的电瓶车鄙视。
但所有的一切,最终还是要回到那个尴尬的302公里上来。
这个数字,就像是别克的产品经理们围着会议桌,经过无数次博弈、妥协、甚至争吵后,最终拍板的一个“最优解”。
他们似乎想得很美:对城市用户来说,这续航足够你通勤一周,省心;对长途用户来说,我这不还有油箱嘛,没焦虑。
完美!
可市场不是实验室,消费者也不是数据模型。
这种“我全都要”的贪心,最后往往落得个“啥也没抓住”的下场。
想纯电通勤?
那三百公里的续航,在冬天打个七折,再开个空调,还能剩多少?
你心里不发慌吗?
想长途自驾?
那你就得忍受发动机启动后的噪音和振动,这和你花三十多万买一台“高级电动车”的初衷,是不是又背道而驰了?
这种不上不下的感觉,才是最折磨人的。
更要命的是,它三十多万的预售价,直接把自己摆到了和享界S9、理想L系列这些狠角色一个擂台上。
人家凭什么选你?
凭你那个百年别克的标吗?
还是凭你那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纯电续航?
现在的消费者,早就被市场教育得精明无比,他们会拿着放大镜,一寸一寸地对比你的配置、你的智能座舱、你的辅助驾驶。
至境L7车里那块15.6英寸的大屏,还有那个号称很牛的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能打动这些已经被惯坏了的“人精”吗?
我持保留意见。
说到底,别克至境L7这台车,浑身上下都写满了“纠结”与“无奈”。
它既想拥抱新能源的浪潮,又舍不得扔掉燃油时代的拐杖。
它想学新势力的酷炫和激进,骨子里却还是那个四平八稳的保守派。
它就像一个中年男人,为了融入年轻人的圈子,努力地学习着网络热梗,却总是在最不合时宜的时候,冒出一句爹味十足的说教。
或许,我们不该对它过于苛责。
毕竟,对于别克这样的巨轮来说,每一次调头,都伴随着巨大的惯性和风险。
至境L7的出现,至少证明它还没放弃治疗,还在努力地寻找“活下去”的办法。
至于它最终是能靠着这份纠结杀出一条血路,还是会成为又一个被时代洪流淹没的注脚,谁知道呢。
这出戏,恐怕还得演一阵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