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别着急选!北汽盼华为带路,6家车企拼命抢合作资源能成吗?

买车别着急选!北汽盼华为带路,6家车企拼命抢合作资源能成吗?

买车别着急选!北汽盼华为带路,6家车企拼命抢合作资源能成吗?-有驾

纠结选哪款新能源,不少人最近被“华为系”车型绕得头晕。2025年的中国汽车圈,谁都离不开一个名字——华为鸿蒙智行。这阵营现在拉上了6家主流厂商,从国资大佬到民营新贵,一个比一个卷。各家的算盘打得飞快,有的想翻身,有的就等个机会。

买车别着急选!北汽盼华为带路,6家车企拼命抢合作资源能成吗?-有驾

看见北汽、上汽这些老牌企业扎堆和华为搭伙,一下子让很多消费者犯难:到底是传统品牌要靠科技公司续命,还是智能化趋势逼大家抱团?说白了,这波合作既有点无奈,也藏着不少野心。毕竟,大部分燃油车巨头新能源转型不顺,又怕错过智能化红利,只好一窝蜂奔向同一条船。

买车别着急选!北汽盼华为带路,6家车企拼命抢合作资源能成吗?-有驾

回顾一下现状,原本自诩行业标杆的北汽蓝谷日子越来越紧张。这两年销量掉队、盈利压力山大,仅去年亏损就飙到44.4亿元,加起来五年亏了300亿,这数字搁谁身上都够喝一壶。本来还死撑,现在也不得不低头加入鸿蒙智行阵营,把希望全押在与华为的新产品线上。

买车别着急选!北汽盼华为带路,6家车企拼命抢合作资源能成吗?-有驾

再看看隔壁的上汽集团,好几年销冠位置没保住。今年总销量401.3万辆,比2018年的705万多直接砍了一半净利润更惨烈,下滑88.2%。旗下两个新能源品牌加一起一年才卖7万台,说实话连及格线都捞不到。CEO贾健旭自己坦言:“网状生态时代来了,不借助外部流量和渠道,很难玩转新的市场。”听着像认输,其实也是现实压迫下的选择罢了。

买车别着急选!北汽盼华为带路,6家车企拼命抢合作资源能成吗?-有驾

江淮那边局面更糟糕,八年净利润都是负数,还丢掉蔚来的代工订单,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只能把全部赌注放在即将推出的尊界车型,希望借助鸿蒙体系熬出头。但这种背水一战多少有些孤注一掷味道,自救窗口期其实已经很窄。

买车别着急选!北汽盼华为带路,6家车企拼命抢合作资源能成吗?-有驾

所有这些动作,都反映出传统车企面对新能源冲击时集体焦虑:手里技术底子薄弱,对市场变化跟不上节奏,就算品牌响亮也架不住用户挑剔。而此时出现一家掌握核心软件、系统和销售网络的大公司,无异于给他们抛去了一根“救命稻草”。

但这个“稻草”可不是人人吃饱分均匀。一开始只有赛力斯蹭到了最大福利。当初东风小康主营微型货车,市值五十几亿起步,新能源做了好多年始终扑街;结果2021年底跟华为牵手之后,公司股价一路猛涨,如今市值2000亿级别,“问界”系列火遍全国。不夸张地说,在整个鸿蒙智行模式里,它就是那个最受宠的小弟,各种新技术优先用,各类门店铺满城市角落,占据绝对的话语权。截至今年8月,全联盟交付90万辆,其中83%归问界独享,没有对比没有伤害啊!

买车别着急选!北汽盼华为带路,6家车企拼命抢合作资源能成吗?-有驾

轮到后来者,比如广汽启界刚准备入场,上汽上界H5前脚预售号称小订破8万台,看似风光,可真上市后一小时内只收获1万个正式订单。这数据怎么讲呢?宣传热闹,但实际效果明显赶不上预期。“买个支架多花几万元”的定价策略引发质疑,高性价比优势没打出来,让不少观望的人退避三舍。有网友吐槽:以前觉得装配件贵,现在发现服务费更吓人。

买车别着急选!北汽盼华为带路,6家车企拼命抢合作资源能成吗?-有驾

奇瑞属于提前布局派,本身基础盘比较稳,今年销量260.4万辆,可惜新能源渗透率22.4%,远低于行业平均45%以上。海外业务又被友商超越,只好利用港股IPO阶段,用全力押宝智界项目,还承诺内部资源倾斜。不过目前来看,自家不同系列间还存在竞争,而且MPV新品计划能否杀出重围,也是悬念挺大的事儿。如果产品定位模糊,再好的技术加持恐怕也换不来理想成绩单。

买车别着急选!北汽盼华为带路,6家车企拼命抢合作资源能成吗?-有驾

产品力之外,更隐秘的问题是资源分配失衡。从余承东亲口说过的话来看,目前能力极限只能保障四家深度合作伙伴,但现在阵容已经扩展到六家,每个人都想着要更多支持,这么搞迟早有人会喊委屈。一旦渠道、研发投入无法满足所有玩家要求,那些后进生自然拿不到首发黑科技、新品周期拖慢,人气积累速度肯定差距拉开。不管怎么包装,“偏爱论”“利益倾斜”早晚都会冒出来惹争议。

买车别着急选!北汽盼华为带路,6家车企拼命抢合作资源能成吗?-有驾

再往细处看,各厂商打法千差万别。有走高端路线试图靠溢价赚钱,比如北汽享界定价坚决守高位,但反馈显示如果价格降至25万元左右或许更容易卖爆;江淮尊界则因售价太虚高市场接受度有限,两相对照可以感受到,同样模式未必适合每个人。有朋友调侃:“你以为贴个‘含华量’标签就能秒变爆款?现实可能啪啪打脸。”

买车别着急选!北汽盼华为带路,6家车企拼命抢合作资源能成吗?-有驾

为了缓解供应链和渠道矛盾,据悉近期华为主动调整策略。在销售端开放独立运营权,比如允许智界、上界设立专属经销通道,以减少内耗。同时间接推动各方聚焦成本控制、不再重复开发功能模块,而是集中力量打造拳头特色。但是这些招式短期是否有效,还不好断言,总之考验耐心的时候到了。

买车别着急选!北汽盼华为带路,6家车企拼命抢合作资源能成吗?-有驾

站在消费者视角,大浪淘沙后的赢家最终还是那些真正理解需求并愿意持续迭代优化体验的人。目前看下来,不是谁攀附大腿谁就赢,即便顶着最闪亮logo,如果空间配置一般、电池续航不给力或者售后踩雷,都很容易被用户用脚投票甩开。所以眼下什么AI驾驶、多屏互联固然吸睛,该关注点依旧不能忽略基本功,否则套路玩多反而失分不少。“千万不要因为追星迷信某个平台,要冷静分析每辆车到底适合自己的生活场景”,一句话总结多数老司机经验教训吧!

当然对于深陷泥潭但又憋足劲想逆袭的一众老牌厂商来说,与其幻想一步登天,还不如踏踏实实修炼内功,把核心痛点逐项补齐。如果只是形式主义挂名合作,到最后估计连起跑资格都保不了。不排除未来还有洗牌甚至淘汰发生,那时候留在桌面上的一定是真正懂市场、有执行力还能不断自我革新的团队与产品组合。这一点从赛力斯突围以及其他新秀踟蹰表现中已然显露苗头,是不是所有人都有实力坚持到终局,就要看接下来几年的造血能力与创新速度如何较量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