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这波降价动作挺突然——先是海洋网的元PLUS、海豚这些热门车型直接降了两三万,接着王朝网的汉、唐、秦系列也跟着调整价格,官宣海报一出来,朋友圈里卖车的销售都炸了锅,纷纷发消息催客户“赶紧来谈价,库存就剩那几台了”。
本来大家都琢磨着,这波价格战第一个跟的该是吉利、长安或者奇瑞这些传统车企里的“老大哥”。毕竟这几个品牌在10到20万价位段根基深,产品线也全,比亚迪降完他们要是不动,市场份额指定得被啃掉一块。谁知道等了两天,率先站出来接招的竟然是埃安。
说起来埃安最近日子过得不算轻松。上个月乘联会的数据刚出来,它销量虽然还挂着“新势力前三”,但环比下滑的趋势挺明显。旗下AION S、Y这些主力车型,路上跑的不少,可新订单增速慢下来了。这时候比亚迪一降价,等于直接往埃安的“碗里”伸手——原本考虑买15万左右电动车的用户,现在可能扭头就去比亚迪4S店比价了。埃安这时候喊出“全家桶降价”,说是被动接招,不如说是主动抢时间。
我翻了翻埃安最近的官方公告,这次降价覆盖了AION Y Younger、AION S Plus这些走量车型,最高降了1.5万。销售顾问在朋友圈发消息时特意加了句:“现在订车还能送充电桩,比某迪更实在。”这话说的,明摆着是在抢比亚迪的客户。不过仔细想想,埃安敢这么做也有底气——他们的弹匣电池技术口碑不错,售后网点在二三线城市铺得也快,降价后性价比确实能打。
有行内朋友跟我说,现在车企降价就像“多米诺骨牌”,头一家动了,后面几家就算不想跟,也得看库存和成本。比亚迪作为新能源龙头,规模效应明显,电池自研成本低,降得起;埃安虽然背靠广汽,但去年刚独立运营,还在砸钱扩产,这时候降价多少有点“咬着牙硬扛”的意思。不过换个角度看,这对消费者是好事——以前15万只能买辆“油改电”,现在能摸到带L2辅助驾驶、续航500公里以上的纯电车了。
有意思的是,其他车企这两天也在偷偷摸摸打听行情。某传统车企的市场部负责人跟我吐槽:“我们也想降,可原材料成本刚涨了两个月,现在跟进等于赔本赚吆喝。”话虽这么说,但看看比亚迪展厅里排队试驾的人,再看看自己4S店里落灰的展车,估计不少人心里都在打鼓:“再拖两天,客户都跑光了。”
说到底,这波降价潮本质上是市场洗牌。新能源车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后,消费者不再为“牌照”买单,开始真刀真枪比产品力、比价格、比服务。比亚迪先扔出“降价炸弹”,埃安赶紧接招,接下来吉利、长安这些“老大哥”肯定也得有动作——毕竟谁也不想把辛苦打下来的市场份额拱手让人。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现在买车就像“逛菜市场”——哪家便宜、哪款配置高、哪个售后方便,挑对了能省好几万。不过也得留个心眼:降价促销可能有附加条件,比如限定车型、限定颜色,或者强制店内上保险。建议打算入手的朋友多跑几家4S店,货比三家再下单。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