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仅4.3分,林肯最大的敌人,原来是总部的“皇帝”

最近那个汽车流通协会,又发了个报告,名字还挺长,叫什么《VoCAR 中国汽车经销商之声 2025 H2 夏季版》。讲真,这种报告我一般都当爽文看,里面各种数据、图表,花里胡哨的,但翻译过来就一句话:大家都不太行了,尤其是卖豪华车的,嘴上说雅痞,心里全是MMP。

整个行业都在下滑,豪华品牌也未能幸免,综合得分5.5,看着还行,比行业平均高一点点,属于是班里整体考砸了,你考了个及格分,感觉自己好像还挺牛。但最逗的是,一看细分,那个叫“盈利能力”的模块,只有4.3分,连全行业的平均线都没摸到。这就很魔幻了,意思是豪华品牌们现在是靠着一股仙气吊着,面子还在,里子早就亏得像个压缩毛巾,一沾水就原形毕露。

盈利能力仅4.3分,林肯最大的敌人,原来是总部的“皇帝”-有驾

在这场大型行为艺术里,林肯老师的表演尤其值得玩味。综合得分5.4,刚好低于豪华品牌均值,排第九。这个排名非常有玄学色彩,不上不下,既不像垫底的存在感那么强,又不像头部的那么风光,主打一个“稳定陪跑”。和上半年比,各项得分全在降,其中“伙伴关系”这一项,降得跟自由落体似的,直接成了短板中的短板。简单来说,就是林肯和它的经销商们,已经从“相敬如宾”快进到了“相看两厌”。

好玩的地方来了。报告里说,经销商对林肯派下来的那些一线销售、售后团队人员,评价其实挺高的,专业能力、工作态度都排得上号,得分刷刷地往7分以上跑。这帮兄弟就像是战场上最顽强的工兵,在前线挖战壕、堵枪眼,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们是真的想把车卖出去,把客户服务好。但一提到厂家总部的“网络团队”和那些高高在上的商务政策,经销商们的评价就直接拉了胯,所有指标没一个能进前十。

这就构成了一幅极其荒诞的画面。想象一下,你是一家在前线浴血奋战的诸侯,你的士兵们个个骁勇善战,粮草官也尽职尽责。但你京城里的皇帝,天天研究怎么从你这多抽税,你打赢了,他觉得是你该做的;你快顶不住了,他第一反应不是派援军,而是派太监来收回你的兵符和领地,生怕你死得不够快。这就是林肯厂家干的事儿。报告里用了个词,叫“釜底抽薪”。经销商日子过不下去了,想退网止损,林肯总部的反应不是安抚,不是帮扶,而是光速抽贷、立刻撤销授权。这操作简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盈利能力仅4.3分,林肯最大的敌人,原来是总部的“皇帝”-有驾

这已经不是商业逻辑了,这是一种心态上的崩坏。在他们眼里,经销商可能就不是一起打江山的伙伴,而是可以随时替换的“耗材”。这种思维,在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简直就是一种自杀行为。现在的市场是什么?是黑暗森林,是你死我活的修仙淘汰赛。所有人都杀红了眼,比亚迪直接把桌子掀了,小米把在座各位的蛋糕都端走了,蔚来的乐道更是连桌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大家玩的都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极限一换一。你林肯还在这搞什么“君臣之礼”,玩什么“压力测试”?你测试谁呢?

盈利能力仅4.3分,林肯最大的敌人,原来是总部的“皇帝”-有驾

我作为一个开过几年美系车的中年人,对这种“迷之自信”不能说不熟悉,只能说是刻在骨子里。他们总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的品牌本身就值三个师。那种源自上个世纪的“美式豪华”,在他们看来是一种颠扑不破的真理,一种信仰。所以他们会把国外的商务政策几乎原封不动地搬过来,觉得你们就该这么卖,这套“天条”在北美市场是经过验证的。是是是,是经过验证的,但问题是,这里是中国。

盈利能力仅4.3分,林肯最大的敌人,原来是总部的“皇帝”-有驾

中国的路况,不是你用模拟器能跑出来的,自动驾驶的终极考验在山东的“老头乐”大军里。中国的消费者,也不是你用用户画像能描绘出来的,买奔驰的可能就是为了那个标,买特斯拉的就是为了那种“科技信仰”,这种爱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而你林肯,你的玄学光环是什么?是加长?是总统?还是那个已经快被人遗忘的“美式从容”?这些东西在“冰箱彩电大沙发”和“九块九交个朋友”的降维打击面前,脆弱得就像一张纸。

盈利能力仅4.3分,林肯最大的敌人,原来是总部的“皇帝”-有驾

写到这里我必须得说一句,用修仙来比喻车圈内卷,可能有点烂俗,但讲真,实在是太他妈贴切了。大家都在拼命渡劫,有人嗑禁药,有人自爆金丹,就是为了卷死对手,飞升成仙。林肯就像一个抱着祖传前朝功法的老修士,坚信只要自己心诚,一招一式打得标准,总有一天能感动上天。可他没看到,旁边的人已经开始用加特林念往生咒了,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

说真的,我每次路过林肯4S店,都觉得它那个门头设计得挺有意思的,就是那种,说不上来,但又有点过时的感觉。

报告最后还给林肯提了点建议,说什么要“聚焦经销商盈利保障”、“深化厂商协同机制”、“实现三方共赢”。这些话,正确,但毫无用处。就像劝一个已经冲进赌场、输红了眼的人要“理性投资、注意风险”一样。在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里,不存在什么共赢。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让所有人都没得吃。

所以,林肯真正的问题,不是什么商务政策或者伙伴关系,而是根本上的世界观问题。它还没想明白,或者说不愿意承认,那个可以体面卖车、轻松赚钱的时代,已经彻底、完全、永远地结束了。它要么就放下身段,像个疯子一样冲进战局,用配置、价格、服务去贴身肉搏,要么成仙,要么成盒。要么,就继续保持这份“美式从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阵地被蚕食,最后被所有人遗忘。

不过话说回来,也许对林肯来说,后一种结局,也算是一种“体面”吧。毕竟,不装了,摊牌了,打不过还不能佛系吗?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