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天大限:17家车企谁扛不过去

6月刚过一周,已经有17家车企宣布将账期压缩到60天。很多人一开始以为这是照顾中小供应商,但仔细一看,这更像是一次对整个产业链的体质摸底。

账期,是比销量更直观的健康指标。

60天大限:17家车企谁扛不过去-有驾

我们看一些真实的数字。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比亚迪应付账款+票据达到2526亿元,账期164天;上汽2262亿、166天;长城735亿、210天;长安733亿、232天。七家主流上市车企的账期,平均是237天。

现在统一压到60天,意味着这不是优化现金流,而是要在原定周期提前兑付千亿级别的欠款。这波操作,不看销量,看谁扛得住真金白银的落地考验。

60天大限:17家车企谁扛不过去-有驾

比亚迪最具代表性。账期压到60天,相当于要提前支付约1600亿。而其账面货币资金1174亿,覆盖率只有46%。更关键的是,它99%的欠款是“应付账款”,是靠信任赊账,而不是有银行兜底的票据。一旦资金没跟上,信用断了,后果不难想象。

赛力斯的压力也不小。原账期395天,压到60天,提前支付的金额高达450亿,相当于其账面资金的103%。好在问界M8撑得住,下半年还有M7接力。不然账上这点子弹,真不够用。

60天大限:17家车企谁扛不过去-有驾

反倒是广汽第一个响应政策。为什么?因为它能兜得住。152天的账期,提前支付也就180多亿,账上有383亿,压力可控。这种企业,不一定是最赚钱的,但资金结构更健康。

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市场已经不增长了。

60天大限:17家车企谁扛不过去-有驾

5月新能源乘用车同比增幅只有17%,环比还降了3.5%。结构性过剩越来越明显。蔚来5月销量环比下跌23%,哪吒同比下跌44%,零跑跌28%。价格战还能继续打,但账不能再拖。

怎么办?只能走出去。

60天大限:17家车企谁扛不过去-有驾

奇瑞已经走通一条路:2024年前5个月出口94万辆,历史性超过内销。比亚迪Q1在欧洲销量增长4.3倍,Seal U、Dolphin打进多个国家的上牌榜。吉利的动作更直接,银河E5(海外名EX5)在澳洲上市不到三个月,销量已进纯电TOP3。

60天大限:17家车企谁扛不过去-有驾

要知道,澳洲是油车阵地,电动车没有补贴,接受度也不高。吉利能在那杀进前三,不靠补贴,靠体系——30家经销商、五大港口通路、本地交付售后一体化,一步步铺出来的。

所以你看到的,不是一批车出海,是一套完整模式的复制。

60天大限:17家车企谁扛不过去-有驾

真正能出得去的,不只是品牌,更是体系。真正能扛住“60天”压力的,不只是账面数字,而是造血能力、海外能力、运营能力。

账期改革,其实是在逼国产车摘掉那层“增长”的滤镜。能不能活下去,不看发布会说得多响,看现金流能不能撑、供应链能不能不断。

60天大限:17家车企谁扛不过去-有驾
#图文打卡计划#价格战还能打多久没人说得准,但账期这道坎,是每家车企眼前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

有的品牌,已经开始换地图走下一盘棋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