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盘真能撒手了!9家车企获准上路!以后出事算车企的

所以,方向盘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撒手了?消息一出来,我脑子里第一个念头不是什么科技改变未来,而是,这要是哪天一头撞上路边的煎饼摊,到底算谁的?

这念头可不是瞎想,因为这次,游戏规则是真的变了。2025年9月,工信部那几张纸一发下来,长安、比亚迪、蔚来这些平日里斗得你死我活的九家车企,头一次这么和谐地出现在同一张名单上,成了首批L3级自动驾驶的准考证获得者。北京、上海等51个城市成了他们的考场。

方向盘真能撒手了!9家车企获准上路!以后出事算车企的-有驾

这感觉,就像是等了很久的火车,突然宣布要发车了。回想起来,这趟车的汽笛声其实早就响了。就在2025年10月底那场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工信部的郭守刚就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就是要加速产业化。当时没几个人觉得会这么快,毕竟自动驾驶这东西,PPT里讲了快十年,路上跑的,总还是差了点意思。

真正的爆点,藏在那堆技术术语背后的一行小字里:责任主体,从驾驶员转移到了企业。

方向盘真能撒手了!9家车企获准上路!以后出事算车企的-有驾

就是这句话,让整个事情的性质全变了。以前,车子出了事,交警来了先看方向盘后面那个人。现在,系统开着车,出了事,板子可能就直接打在车企的屁股上了。这下,车企卖的就不再是一台冰冷的机器,而是一个需要承担后果的虚拟司机。这就意味着,以后每一次OTA升级,都可能是一次责任书的更新。

所以你看,这次的名单就很有意思。华为,自己不造车,却通过问界、享界这些亲儿子们,稳稳地拿到了船票,这操作,实在是高。反倒是那位远道而来的钢铁侠特斯拉,因为数据这根敏感神经,暂时被挡在了门外。网上有人开玩笑说,这是给国产车企开小灶,但背后更深层的逻辑,恐怕是对数据安全的考量。毕竟,谁也不想自己城市的交通数据,在地球另一端的服务器上裸奔。

方向盘真能撒手了!9家车企获准上路!以后出事算车企的-有驾

当然,技术上也不是说完全放飞自我。政策给L3画了个很明确的圈,叫设计运行域(ODD)。说白了,就是规定了这套系统能在什么路况、什么天气、什么速度下使用。一旦超出这个范围,系统就得提前摇人,把方向盘的控制权还给驾驶员。这就像给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划定了一个铺满软垫的安全区,可以在里面自由活动,但绝对不能踏出圈外。

方向盘真能撒手了!9家车企获准上路!以后出事算车企的-有驾

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离真正的解放双手又近了一步,但这一步,迈得格外小心翼翼。这批拿到准入资格的车,上路之后,会成为全国最受关注的小白鼠。它们的每一次紧急刹车,每一次变道,都会被无数双眼睛盯着。

车企们心里也跟明镜似的。拿到了入场券,不等于拿到了免死金牌。技术的可靠性、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以及出事后的责任认定和赔偿流程,每一项都是一道坎。这不再是实验室里跑跑数据那么简单了,这是真金白银和人命关天的考验。

方向盘真能撒手了!9家车企获准上路!以后出事算车企的-有驾

这盘棋下到这儿,其实才刚刚开始。以前大家比的是续航、是加速、是屏幕有多大,以后,竞争的核心维度,可能会变成谁家的虚拟司机更靠谱,谁家的法务团队更能打。汽车行业的玩法,可能真的要被彻底颠覆了。

方向盘真能撒手了!9家车企获准上路!以后出事算车企的-有驾

驾驶座上的那个人影,似乎越来越模糊。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真的准备好,把钥匙和责任,一并交出去了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