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只要一聊起咱们中国的汽车行业,有一个名字是怎么也绕不开的,那就是华为。
很多人心里都有个疙瘩:一个做手机、搞通讯设备的公司,怎么就在汽车圈里搅起了这么大的风浪?
甚至让那些家大业大、历史悠久的传统汽车厂,态度从一开始的警惕和排斥,变成了后来的主动合作。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不仅仅是几家公司之间的商业合作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整个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的一场深刻变革。
这事儿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上汽集团态度的转变。
时间回到2021年,当时上汽的董事长陈虹在一次公开场合,面对为什么不和华为进行深度合作的提问时,说出了一段后来被广为流传的“灵魂论”。
他的原话大意是,如果把整套自动驾驶方案都交给单一的供应商,那对方就成了“灵魂”,我们自己就只剩下了一个“躯体”,上汽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话一出来,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讨论。
很多人都觉得说得有道理,汽车厂的核心技术,尤其是关乎未来的智能化技术,怎么能拱手让人呢?
这不就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到了别人手上,自己变成了一个没有思想的代工厂吗?
这种担忧,在当时几乎是所有传统车企面对科技公司跨界时的共同心声。
然而,市场的变化速度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快。
短短几年时间过去,情况就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
上汽集团换了新的领导,新任董事长贾建旭上台后,做出了一个让外界颇为惊讶的决定:全面拥抱华为。
曾经被视为不可触碰的“灵魂”,现在成了必须抓住的机遇。
上汽不仅宣布旗下的新品牌“尚界”将加入华为的鸿蒙智行大家庭,就连合资品牌上汽奥迪、上汽通用五菱宝骏,也都纷纷选择了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这种从“坚决不给”到“全面拥抱”的转变,可谓是天壤之别。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
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市场的现实教育了所有人。
就在上汽还在纠结“灵魂”归属的时候,一家原本并不起眼的重庆车企赛力斯,因为和华为的深度捆绑,旗下的问界品牌一炮而红。
2024年,问界系列车型的销量达到了惊人的38.7万辆,这直接让赛力斯的营业收入飙升到1451亿元,市值也跟着水涨船高,一举成为中国上市车企里的第二名,仅次于比亚迪。
这样的成功案例就摆在眼前,活生生地告诉所有观望者,与华为合作,是真的能把车卖出去,能让企业脱胎换骨。
面对这样的业绩和市场热度,再固守所谓的“灵魂论”,可能就不是掌握命运,而是错失整个时代了。
所以,上汽的转身,并非是放弃了原则,而是在看清了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后,做出的一个更为务实和理性的战略选择。
那么,华为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这些汽车巨头们纷纷投来橄榄枝呢?
其实,华为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位子。
创始人任正非很早就明确表示,华为不亲自下场造整车,而是要利用自己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积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出更智能的车。
简单来说,华为想做的,是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博世”。
在过去燃油车的时代,博世公司为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提供关键的零部件和技术方案,但它自己并不生产汽车。
华为现在要做的,就是成为智能时代的那个“核心大脑”供应商。
为了适应不同车企的需求,华为还设计了多种合作模式。
最基础的是零部件供应模式,就像你去商店买东西,车企需要什么,华为就提供什么,比如智能驾驶用的雷达、摄像头,或者车机里的芯片。
再深入一点,是HI模式,也就是“Huawei Inside”,华为提供一整套完整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合作车型的车身上会贴一个“HI”的标识,表明它有华为的技术加持。
最深度的合作,就是现在的鸿蒙智行,也就是以前大家熟知的“智选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华为不仅仅是技术的提供方,更是从产品的定义、设计、营销到最终的销售,都全程深度参与。
我们现在看到的问界、智界、享界等一系列“界字辈”的品牌,就是这种模式下的产物。
可以说,除了生产制造环节还是由汽车厂负责,其他几乎所有能影响消费者体验的环节,都有华为的深度参与。
这种变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我们对一辆“好车”或者说“豪华车”的定义,正在被彻底改写。
在过去,一提到豪华车,我们脑子里想到的可能是它有多少缸的发动机,百公里加速有多快,底盘调校得有多么扎实。
这些都是建立在传统机械工业基础上的优势。
但是现在,当你坐进一辆搭载了华为鸿蒙座舱的汽车里,你会发现,评价标准完全变了。
车机屏幕操作起来像手机一样流畅,手机上的应用可以无缝地转移到车上使用,语音助手能听懂复杂的指令,导航系统能精准地规划路线并躲避拥堵。
更关键的是,它的智能驾驶系统,已经可以在没有高精度地图的情况下,在全国大部分的城市和乡镇道路上,帮你轻松地驾驶。
这种智能化的体验,是传统豪华品牌目前难以比拟的。
当驾驶变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安全,车内空间变成了一个集娱乐、办公、休息于一体的“第三空间”时,那些曾经被奉为圭臬的机械性能,似乎就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了。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华为与众多中国车企,特别是像东风、长安、一汽这样的国有大型车企的合作,其意义已经超越了商业本身。
它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正在尝试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也就是“换道超车”。
在过去几十年的燃油车时代,我们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上,始终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
而现在,汽车行业进入了电动化、智能化的新赛道,这恰好是我们国家拥有优势的领域。
华为在5G通信、人工智能芯片、操作系统等方面的深厚积累,正好为中国汽车的“换道”提供了最关键的技术底座。
当这些顶尖的科技能力,与传统车企强大的制造能力、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国家层面的资源支持相结合时,就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强大合力。
这不仅让中国品牌在国内市场有了和国际巨头正面竞争的底气,也为未来中国汽车走向全球,参与更高水平的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