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迪拉克这台电动大块头,624马力破百3.7秒却藏了隐形雷达,比理想L9大一圈的三排座价格或许让你意外
晚上十点,车库里静悄悄的。我绕着这台刚到店的VISTIQ转了两圈,手电筒的光束在车顶横梁前沿那片黑色饰板上停留了好一会儿——行业首个舱内隐藏式激光雷达就藏在那儿,跟前风挡融成一体,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这年头,能把技术藏得这么有心机的车不多见了。
这台车的身材确实够唬人。五米二的车长,三米一的轴距,往那儿一杵比理想L9还要大上一圈。第二排那两张航空座椅中间留了180毫米的过道,第三排腿部空间居然能达到892毫米——我一米七八的身材窝进去,腿能正常伸展开,这在三排座SUV里算是难得了。后备箱满员状态下也有356升,放倒座椅最多能扩到2456升,周末拉建材大概不成问题。
动力方面的数字看着有些夸张。双电机总共624马力,880牛米的扭矩,破百据说是3.7秒。这种加速能力放在接近三吨的大家伙身上,多少有点美式肌肉车那个意思——只不过这回没了V8的轰鸣,换成了电机的安静暴力。配上空气悬架和后轮转向,转弯半径能缩小差不多一米,这对城里挪车倒是实用。
车里那块33英寸的曲面屏从左A柱一直延伸到右A柱,9K分辨率,峰值亮度能到1000尼特。中控台基本看不见几个实体按键,空调控制被塞进下方那块8英寸触摸屏里。据说搭载的是双Orin芯片,跟Momenta合作开发了端到端大模型架构,听起来算是下了本钱。不过智能驾驶这事儿,芯片算力只是基础,真正路上跑起来怎么样还得实际体验才知道。
电池组是102千瓦时,EPA标准续航大概482公里多一点。这个数字乍一看不算突出,但EPA本身比国内CLTC标准严格不少,折算下来实际使用或许差距没那么夸张。支持19.2千瓦车载充电,一小时能补75公里左右;快充十分钟补127公里。比较有意思的是双向充电功能,停电时车能给家里供电,102度电撑两三天基本用电大概够了。
内饰用料确实舍得堆料。半苯胺真皮、实木饰板、法兰绒材质,接缝公差据说控制在正负0.1毫米。23个扬声器的AKG音响系统,总功率1400瓦,看参数是下了功夫。全车座椅都有加热通风按摩,五区独立空调,后排还有两块10.1英寸的触摸屏——配置表上能勾的项基本都勾上了。
底盘结构采用的是热成型钢加铝合金混搭,A柱B柱那些关键部位用1500兆帕强度的材料,车身扭转刚度能到32000牛米每度。电池组外面套了井字形铝合金框架,侧面碰撞能扛3.5吨冲击力。高压系统在碰撞时50毫秒内断电,每个电芯都有独立保险,该做的防护措施看起来没省。
安全配置这块儿塞了Ultra Cruise系统,包含二十来项辅助功能。预防碰撞不光能识别车和人,连自行车摩托车甚至小型动物都能认出来。驾驶员监测用的是红外摄像头配AI算法,疲劳或分心时先震座椅提示,不改善就触发强制警示。极端情况下车会自己减速靠边停,顺便呼叫救援。
市场定位上,这车卡在凯迪拉克自家Lyriq和Escalade IQ中间,瞄准的大概是那些看腻了BBA又觉得新势力缺点底蕴的消费者。海外起售价折合人民币五十六万多,但坊间传闻国产后可能下探到四十到五十万区间——如果这个价位成真,再考虑凯迪拉克一贯的终端优惠,实际落地价格或许会有些意思。
车机系统基于Linux深度定制,支持全双工连续对话,能识别声纹自动调个性化设置。AR抬头显示投影面积15英寸,导航箭头直接画在前方道路上,车道级指引精确到厘米。方向盘上那块5英寸触控面板支持自定义快捷功能,操作时有触觉反馈,避免误触。OTA升级采用双分区设计,后台下载完下次启动无缝切换,不耽误用车。
说到底,VISTIQ这车更像是凯迪拉克在电动时代对自己品牌定位的一次重新诠释——既要保留美式豪华那种厚重感和仪式感,又得拿出足够多的科技配置证明自己没掉队。624匹马力和隐藏式激光雷达,一个张扬一个内敛,倒也算是性格分裂得恰到好处。至于国产版最终定价能不能给到位,智能驾驶实际表现怎么样,续航焦虑能不能缓解,这些问题大概还得等车正式上市后才能有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