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5 日,京东联合广汽、宁德时代打造的首款车型埃安 UT Super 刚举行首批车主交付仪式,便迅速卷入退定争议。多位已付定金的用户在社交平台爆料,购车时宣传页面明确标注 “全景天窗” 为标配,然而 11 月 24 日开启选配及尾款支付后,实车配置清单中却不见天窗选项,这一 “货不对板” 的操作引发大量用户不满。
“等了一个多月,就盼着全景天窗,结果交款时发现被偷偷取消了!” 北京用户张先生吐槽,他于 11 月 9 日新车发布会当天支付 5000 元定金,当时宣传资料强调 “空间配置拉满”,全景天窗是重要卖点之一。截至 26 日上午,相关话题已登上汽车类热搜榜,# 京东首车宣传与实车不符# 阅读量突破 1.8 亿,不少用户表示已提交退定申请。
宣传资料留痕 标配变 “消失配置”
梳理事件时间线可见,争议并非偶然。10 月 23 日新车命名公布时,南方网等权威媒体报道提及,埃安 UT Super 在空间设计上亮点突出,2750mm 超长轴距搭配全景天窗,打造通透乘坐体验。11 月 9 日发布会现场,官方 PPT 也明确将 “全景天窗” 列为全系标配,同步上线的京东购车页面更是将其作为核心卖点重点展示。
但 11 月 24 日选配通道开启后,用户发现配置清单中仅保留座椅放平、华为云车机系统等功能,全景天窗彻底消失。有细心用户截图留存了早期宣传页面,对比实车配置后质疑:“宣传时拿天窗当噱头吸引下单,临近付款却悄悄减配,这是虚假宣传”。截至目前,京东汽车官方尚未针对天窗配置争议作出明确回应。
多重限制叠加 用户不满集中爆发
除了天窗配置 “消失”,更多隐藏限制的曝光让用户退定意愿加剧。据北京商报报道,已付定金用户发现,车辆 “可租可售” 的电池方案中,租电模式仅对部分城市开放,且未在前期宣传中明确告知。更令人诟病的是,购车发票开具地仅限定上海、广州两地,这与宣传时 “全国联保、便捷购车” 的承诺形成落差。
“不仅减配,还藏着这么多限制条件”,上海用户李女士表示,当初选择京东首车,正是看中三方联合的品牌背书,没想到交付前接连出现问题。有用户统计,截至 26 日中午,汽车投诉平台已收到相关投诉 23 起,主要集中在 “配置与宣传不符”“限制条件未明示” 两大诉求,不少用户要求 “退定并赔偿定金利息”。
三方合作背景 为何出现配置乌龙?
作为京东跨界造车的首秀,埃安 UT Super 承载着三方的市场期待。公开信息显示,该车基于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技术,续航可达 500 公里,搭载倒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原本瞄准家庭用户高性价比需求。如此重量级合作项目,为何会出现宣传与实车不符的低级问题?
行业分析师推测,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前期宣传过于激进,未充分确认生产端配置可行性;二是后期为控制成本,临时削减天窗等配置,但未及时更新宣传资料。有汽车行业从业者透露,全景天窗涉及车身结构设计与成本控制,若后期变更配置,需提前 30 天告知消费者,否则可能涉嫌违规。
退定规则引争议 用户维权有依据
此次事件中,退定规则也成为争议焦点。用户反映,购车时页面标注 “定金可退”,但提交退定申请后,系统显示需 7-15 个工作日审核,且未明确是否赔偿违约金。法律界人士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若商家确实存在 “宣传有天窗而实车无” 的情况,消费者有权要求解除购车合同,并要求商家承担违约责任。对比类似案例,2024 年某车企因减配座椅通风功能,最终向用户赔偿定金双倍金额。目前,已有部分用户表示,若京东方面未给出满意解决方案,将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维权。
跨界造车热潮 诚信不能 “减配”
埃安 UT Super 的争议,为跨界造车热潮敲响警钟。近年来,互联网企业与传统车企合作造车成为趋势,但部分项目急于抢占市场,存在宣传夸大、配置承诺兑现难等问题。数据显示,2024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因 “宣传与实车不符” 引发的投诉量同比增长 42%,主要集中在智能配置、续航里程、硬件参数等方面。对于京东、广汽、宁德时代这样的头部合作方而言,品牌信誉远比短期销量重要。此次天窗争议虽看似小事,却暴露了产品宣传与品控管理的漏洞。专家建议,跨界造车企业应坚守诚信底线,配置变更需及时公示,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同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面对用户质疑时主动沟通解决,而非回避拖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