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为何沦落至此?小米汽车SU7 Ultra的负面连锁反应

小米为何沦落至此?小米汽车SU7 Ultra的负面连锁反应

小米为何沦落至此?小米汽车SU7 Ultra的负面连锁反应-有驾

花30万买辆电动车,结果发现最高车速被厂家远程锁死?这不是段子,是小米SU7 Ultra车主的真实遭遇。雷军大概没想到,当年喊着“为发烧而生”的小米,如今在汽车领域把自己烧得焦头烂额。

性能承诺与安全困境

发布会上的西装暴徒不见了,倒是刹车失控视频在车友群疯狂刷屏。那些冲着“赛道级操控”掏钱的车主,现在连车库门都不敢踩到底。更离谱的是,车主们某天突然发现仪表盘上多了个电子牢笼,官方连招呼都不打就锁了电机功率。

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的300kW功率,转头就成了薛定谔的参数。有车主试图走官方流程解锁,结果被告知要签十几页免责协议,还要去指定维修点“接受教育”。这套操作直接把消费者整懵了,买的是车还是定时炸弹?

设计噱头引发信任危机

那个被吹上天的镂空前机盖,终究成了小米汽车最大的笑柄。当网友发现所谓空气动力学设计就是个塑料装饰板,二手平台上立马冒出两千块的“原厂平替件”。雷总在台上说的“每处设计都有工程意义”,现在看来更像是行为艺术。

更扎心的是选装价格,五万块够买个正经碳纤维尾翼了。现在倒好,车主们组团拍退车视频比提车仪式还热闹。这届年轻人可不傻,愿意为颜值买单和被收智商税是两码事。

进退维谷的补救措施

听说工程师团队正在加班加点推新版OTA,试图在性能和限制之间找平衡。但消费者耐心早就耗光了,维权群里天天刷屏要去举报虚假宣传。市场监管部门那边,关于车辆参数的投诉文件摞得比SU7的订单还高。

销售端传来的消息更不妙,原本排队的准车主开始集体玩消失。经销商展厅里,销售话术从“地表最强性能”悄悄变成“家用完全够用”。这种自相矛盾的宣传,直接把潜在客户劝退。

赛道基因的代价

雷军可能忘了,手机圈那套参数营销在汽车行业根本玩不转。百公里加速快0.1秒,远不如刹车距离多1米来得致命。现在社交媒体上,每起SU7事故视频都在给品牌形象捅刀子。

那些冲着流量买车的博主也反水了,事故视频播放量可比提车vlog高得多。小米汽车现在就像个行走的热搜生成器,可惜上的都是社会新闻版块。

信任重建的漫漫长路

有业内人士透露,小米正在秘密测试改款车型。但消费者还会给第二次机会吗?当年喊着“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的品牌,现在连最基本的行车安全都保证不了。

汽车行业有句老话,卖出去的车就是行走的广告牌。可惜小米这批广告牌,现在全都变成了警示牌。雷军要是再不拿出点真本事,米粉变车黑也就是分分钟的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