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朋友圈看到个扎心段子:"现在的公交车,比前任还难等。 "笑着笑着突然发现,这话还真有点道理。
各地公交线路接二连三停运的消息,像极了爱情电影里的分手短信,来得猝不及防。 记得小时候公交车可是城市里的"流量明星",月票在手天下我有。
谁能想到现在刷个共享单车都比等公交来得快?数据显示去年每辆公交车日均载客才160人,相当于每趟车就拉七八个人——这上座率连网红餐厅的午市都比不过。 私家车保有量突破2.6亿辆的数字确实惊人,但更绝的是网约车司机的数量都快赶上公交车司机了。
现在年轻人出门的标配是:手机叫车软件+共享单车APP,公交卡?那玩意早和MP3一起进了回忆博物馆。 当然这话可能有点绝对,毕竟大爷大妈们还是公交的忠实粉丝。
公交公司现在的处境就像个被花呗催债的月光族:跑一公里亏两块五,发车就是烧钱。 成都公交去年营收11亿却亏损过亿,这买卖做得比直播带货翻车还惨。
油价涨得比房价还猛,新车贵得像奢侈品,司机工资又不能拖欠——难怪有些线路说停就停,跟闹脾气似的。 但你以为公交公司就会坐以待毙?人家玩起跨界可比网红还会整活!
郑州的夜班车晚上变身快递小哥,南京公交兼职跑起了生鲜配送。 最绝的是洛阳的"牡丹号",直接把公交车变成移动景点,这波操作我给满分!
智能公交更是个狠角色。 大连有线路能根据手机定位实时调整路线,青岛的无人驾驶公交已经上路测试。
以后说不定会出现"公交侠",用AI算法预判你要去哪,这服务比闺蜜还贴心。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哪天公交车真能读心,会不会比对象还懂你? 老年人对公交的依赖确实是个现实问题。
上周看见个老大爷在站台等了半小时,最后颤巍巍提着菜篮子走回家。 城市交通再发达,总不能把这些老乘客给落下吧?你觉得一座没有公交车的城市,还算得上宜居吗? 未来公交可能会变成什么样?想象一下:清晨的社区微公交像移动咖啡厅,午间的商务快线配备办公桌,夜班车变身迷你影院。
东京的公交连孕妇专座都带按摩功能,我们是不是也该卷起来了? 看着手机里刚推送的"本市又一条公交线停运"的消息,突然想起小时候挤公交上学的情景。 那些冒着白气的暖风,售票员阿姨的吆喝,还有永远挤不上去的早高峰...如果公交车真的消失,我们失去的恐怕不止是种交通工具。
话说回来,你有多久没认真坐过一次公交车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