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奔驰S级的广告铺天盖地,但身边真正买它的人好像变少了? 还记得几年前,S级可是要加价才能提车的“硬通货”,如今却动不动就优惠十几二十万,入门价直接跌到了70多万区间。 这到底是豪车光环褪色了,还是市场真的变天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款即将在2026年换代的奔驰S级。 从曝光的信息来看,新车彻底抛弃了现款的激进设计,转身拥抱复古美学。 前脸那个重新回归的盾形中网,配上能点亮的立标,一下子让人想起老款S级的威严感。 大灯变成三角造型后,车头显得更厚重,甚至有网友说它像“雪茄车”,就是那种长车头短车尾的经典豪车轮廓。
这种设计转变背后,其实藏着奔驰的焦虑。 现款S级是2020年推出的,算下来已经卖了6年,按照7年换代的规律,明年确实该大改款了。 但更重要的是,电动车冲击太猛了! 特斯拉Model S和宝马i7这些纯电豪车,直接抢走了S级的目标客户。 奔驰自己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在中国市场跌了27%,EQ电动系列更是惨淡,有些车型月销量只有个位数。
说到电动化,新S级玩了个双线作战:既保留燃油版,又推纯电版。 燃油版继续用3.0T直六发动机配轻混系统,但加入了后轮转向技术;纯电版则基于800V平台打造,续航号称能到700公里。 有意思的是,这次电动S级不再像EQ系列那样搞另类设计,而是和燃油版长得几乎一样。 奔驰老板公开说过,未来电动车和燃油车不会刻意区分外观,这明显是在纠正之前EQS那种“为了电动而电动”的失败策略。
坐进车内,新S级直接把科技感拉满。 中控那块曲面OLED屏支持裸眼3D效果,系统还能记住7个驾驶者的习惯,连座椅按摩偏好都能识别。 更夸张的是,它用31个扬声器配合座椅振动器搞出4D音响,关门后车内噪音能控制在58分贝以下,这水平快赶上录音棚了。 不过这些花哨功能真能打动消费者吗? 现在理想L9和问界M9的车机系统已经能语音控制几乎一切,奔驰的MBUX再炫酷,能不能跟上中国品牌的本地化节奏?
价格方面,新S级预计燃油版起售价96万左右,纯电版可能冲到130万。 但现款优惠20万的现状已经证明,光靠品牌溢价行不通了。 宝马7系今年靠着分体式大灯争议出圈,反而吸引了不少年轻买家;奥迪A8则默默用折扣守住了商务市场。 而奔驰S级最大的对手可能来自中国,理想L9连续多月销量破万,问界M9直接对标S级行政属性,这些车虽然品牌历史短,但智能座舱和空间表现反而更懂中国用户。
说到空间,新S级轴距拉到3216毫米,比现款长了24毫米,后排腿脚能更舒展。 但问题是,现在百万级豪车的买家还在乎这几厘米吗? 当电动车都能靠平地板设计实现“客厅级空间”,传统豪车的轴距竞赛似乎有点过时。 更讽刺的是,奔驰一边给S级堆料,一边却要面对电动化转型的尴尬:第三季度全球电动车销量暴跌31%,而宝马同期电动车销量还涨了22.6%。
设计回归经典、动力双线并行、科技拼命堆料,新S级看似面面俱到,但每个决策都透着谨慎。 比如那个复古前脸,明显是在讨好传统豪车用户;而电动版沿用燃油造型,则是怕再犯EQS的造型翻车事故。 甚至L3级自动驾驶功能,也只在德国高速公路上才能完全启用。 这种步步为营的保守,和特斯拉FSD全球推送、蔚来NOP+持续迭代的激进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奔驰的底牌还是豪华质感。 新S级车门用上了磁吸闭合技术,内饰皮革坚持手工缝线,连音响系统的低音单元都藏在车身空腔里。 这些细节确实只有百年品牌才玩得转,但年轻消费者还吃这套吗? 当问界M9的用户用手机遥控车辆自动泊车,当理想L9的后排屏幕能同时播放三个流媒体视频,传统豪车的“工艺溢价”似乎越来越像一种怀旧情结。
更值得玩味的是市场反应。 现款S级优惠20万都难挽销量,说明豪车用户正在分化:要科技的去买特斯拉,要舒适的选择理想,要面子的可能转向保时捷。 奔驰S级这种“全能型选手”反而有点尴尬。 就连经销商都透露,现在买S级的客户年龄普遍超过50岁,年轻人更倾向电动品牌或新势力。
技术参数上,新S级没得挑:燃油版9AT变速箱经过重新调校,换挡速度提升15%;纯电版800V平台充电10分钟能补能300公里。 但参数党可能更关心极氪001的麒麟电池,或者智己L6的底盘升降技术。 奔驰在发布会反复强调“传承”和“底蕴”,而中国品牌则热衷于展示超充速度和智能驾驶里程,这场对话简直像两个时代的碰撞。
关于那个可点亮的三叉星立标,网友分成两派:一派说夜光logo土得掉渣,另一派则认为这是对经典的致敬。 其实奔驰历史上多次用立标设计化解危机,比如1990年代W140系列就用庞大车头重塑了权威感。 但这次复古能成功吗? 看看宝马7系那个争议巨大的双肾格栅,反而成了社交网络爆款,奔驰的保守选择或许错失了话题性。
内饰的生物识别功能也引发讨论。 系统能通过摄像头检测驾驶员疲劳度,自动启动座椅按摩。 这技术听起来很科幻,但用户担心隐私问题,毕竟奔驰去年曾因数据漏洞被罚款。 相比之下,中国品牌更爱打明牌:蔚来直接承诺数据本地存储,理想明确告知用户哪些行为会被记录。
最后看看竞争对手的动向。 宝马i7今年靠后排31寸巨屏吸引眼球,奥迪A8 e-tron则主打续航安全感。 而中国品牌更狠:蔚来ET9用行政级外观包装激光雷达,仰望U8直接玩起原地掉头。 新S级在这些对手中间,像是个彬彬有礼的绅士,得体,但不够刺激。
奔驰显然意识到问题,所以在新S级上疯狂堆料:后排座椅带18向调节,热石按摩能模拟指压手法,香氛系统甚至能根据心情切换味道。 但这些“奢侈体验”的成本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 当问界M9用一半的价格提供零重力座椅,当理想L9的冰箱彩电成为标配,S级的豪华套餐还值百万溢价吗?
说到底,新S级的复古设计是一场风险赌注。 它既想靠经典元素留住老钱用户,又得用科技配置吸引新贵群体。 这种摇摆从销量就能看出结果:今年1-9月,奔驰S级在全球卖出不到4万辆,而宝马7系超过5万辆, Model S更是逼近7万辆。 就连奔驰内部人士都承认,公司对S级的期望已从“利润奶牛”变成“品牌旗帜”。
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S级依旧有最强的品牌认知度,尤其在中国二三线城市,三叉星立标仍是身份象征。 但新一代消费者更实际:他们会比较S级和蔚来ET9谁的自动驾驶更可靠,会纠结理想L9的沙发是否比S级的真皮更舒服。 当豪车从社交货币变成日用消费品,奔驰的光环还能照多久?
关于电动版的定价策略也值得琢磨。 130万的预售价比特斯拉Model S Plaid贵了近一倍,比宝马i7高出30万。 奔驰解释这是“传承溢价”,但网友调侃:“EQS打七折都没人买,谁给电动S级的勇气? ”更微妙的是,奔驰宣布未来所有电动车都将共享S级技术下放,这等于承认高端车型才是技术试验田。
或许最致命的冲击来自用户习惯改变。 现在百万级车主更习惯用手机控车、语音调温,而S级那套复杂的触控菜单学习成本太高。 有车主吐槽:“开S级得像操作专业相机,而新势力车机就像智能手机。 ”当科技变成负担,豪华反而成了累赘。
不过奔驰粉丝坚持认为,工艺细节无可替代。 比如新S级车身132个空腔注入隔音泡沫,底盘用上碳纤维混合材料,这些隐形投入确实能提升质感。 但问题是,普通用户能感知到58分贝和60分贝的噪音差异吗? 当竞争对手用主动降噪技术实现类似效果,奔驰的“传统工艺”优势正在被科技平权。
最后看看时间节点:2026年换代恰逢奔驰产品大年,同期还有新E级和纯电G级亮相。 但业内人士透露,集团资源明显向电动车型倾斜,S级燃油版的更新幅度可能小于预期。 这种内部资源争夺,折射出传统车企转型的普遍困境,既要守城,又要攻城。
关于那个引发热议的“湖光楼影”尾灯,其实反映了奔驰的设计哲学:用光效传递品牌基因。 但年轻消费者更买账的是交互式灯语,比如高合HiPhi Z能显示表情符号,比亚迪汉能投影警示文字。 当灯光变成社交工具,S级的优雅美学反而显得高冷。
说到底,新S级的核心矛盾是:它想当所有人的豪华标杆,但市场已分裂成不同圈层。 要运动的选保时捷Taycan,要科技的选蔚来ET9,要性价比的选理想L9。 奔驰那句“发明汽车的人再次发明汽车”的 slogan,如今听着有点悲壮,毕竟这次,它要面对的不是同行,而是一个时代的转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