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的飞坡测试讨论不少。这些民间的测试,把飞坡测试的不确定性和争议性暴露无遗。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一个看似简单的飞坡,得出的结论却可能天差地别,让消费者一头雾水。
其实对咱们普通车主来说,不用纠结该不该做飞坡测试,更该关心这测试里的学问,能不能帮我们选到好开又稳的车。
飞坡测试和日常开车的联系,它和我们日常开车的联系,远比想象中紧密。虽说没人会开着家用车真去“起飞”,但谁没遇到过高速上桥梁衔接的颠簸、郊区路上的起伏坡,或是赶时间没减速就压过的减速带?这些场景其实就是迷你版飞坡。车子短暂离地再落地,考验的就是底盘能不能接住冲击、悬架够不够支撑,还有车身会不会晃得人头晕。
就拿仰望汽车来说,其在底盘技术上的钻研堪称典范。仰望构建了完整的云辇系统技术矩阵,云辇 P靠创新液压系统,兼顾越野冲击应对与日常舒适;云辇X用全主动悬架,平衡赛道性能与日常滤震;云辇Z 实现5ms极速响应,提升日常行驶稳定性,这些技术都将极端场景性能转化为日常驾驶的安心
毕竟好的底盘技术,最终都要落到用户每天面对的颠簸、起伏路况上,这也是车企深耕底盘调校的核心意义。
广汽本田最近也搞了个飞坡挑战,刚好把这点说清楚了。全新的纯电P7,在10厘米的高台,80公里时速冲过去,落地时轮胎没那种硬邦邦的砸地感,车身就轻轻晃了一下。
后来换成20厘米的高台,就算车子明显腾空,落地后悬架还是稳稳拉住车身,没来回摇摆。能做到这样不是运气,确实是底盘和调教上的功劳。
云驰纯电架构带来的50:50前后配重,让车子起伏时不容易歪;前双叉臂加后五连杆的悬架,像给车子装了双稳当的腿;ADS自适应悬架更灵活,毫秒间就能调软硬。落地前先变硬扛冲击,落地后马上变软吸震动。再加上本田60年玩F1攒下的调校经验,这些硬件不是简单堆一起,而是真能配合出刚柔并济的效果,就像老司机过减速带会提前调整节奏,P7的底盘也能预判冲击,给最舒服的反馈。
当然,没必要拿家用车跟仰望这种大几十万、百万级的车比,但P7的飞坡表现,刚好戳中日常用车的核心需求。过减速带不颠得腰疼,走起伏路不晃得晕车,变道超车的信心也比较足。这些平常的体验,背后全是底盘实力在撑着。有人说过好车过减速带不用刻意减速,不是真不用减速,而是底盘能把冲击化解得特别柔和,这跟飞坡测试里一次起伏就稳住车身的逻辑,其实是一回事。
飞坡测试不是为了炫技,而是想让大家看到,车子的稳,不是参数表上冷冰冰的数字,而是能变成每次开车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广本P7也证明了,纯电家用SUV也能把底盘调校做得这么到位。它不是让你去挑战极限,而是想让你每天通勤、带家人出游时,都能少点颠簸,免去因为车身操控不佳带来的安全隐患,这才是飞坡测试该给我们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