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圈摸爬滚打了15年,经常被问到各种用车细节问题。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暗藏门道,甚至可能伤车又费钱的日常操作——开车上下马路牙子(道牙)。
相信很多车主都遇到过这种情况:车位紧张,路边唯一的位置在马路牙子上方;或是临时需要借道,不得不“征服”这个小坎。不少人可能觉得,不就是个台阶嘛,给脚油门不就上去了?或者干脆斜着“蹭”上去?如果您也这么想,那可能需要听听我这个“老司机”的肺腑之言了。 错误的上下方式,轻则损伤轮胎轮毂、悬挂系统,重则磕碰底盘、保险杠,甚至伤及新能源车底部的电池包,维修费用可不菲。如何操作才能既安全又不伤车?咱们结合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一步步来剖析。
一、 知己知彼:了解您的爱车是第一步
关键参数要心中有数: 就像上战场要了解自己的武器一样,开车上下马路牙子,首先要了解爱车的几个核心参数:
最小离地间隙: 这是车辆底盘最低点距离地面的高度。直接决定了您的车能否“托底”(底盘磕到马路牙子上)。通常轿车在120mm-180mm左右,SUV会更高些。
接近角: 车辆前端最突出点(通常是前保险杠)与前轮切线之间的夹角。角度越大,车头在上坡(或上马路牙子)时越不容易蹭到前杠。
离去角: 车辆后端最突出点(通常是后保险杠)与后轮切线之间的夹角。角度越大,车尾在下坡(或下马路牙子)时越不容易蹭到后杠。
新能源车更需谨慎: 新能源车的电池包通常布置在底盘下方,是车辆的核心部件,成本高昂。保护电池包免受磕碰至关重要!上下马路牙子时务必更加小心。
二、 量力而行:预估马路牙子高度
目测对比是关键: 下车或缓慢接近时,仔细观察马路牙子的高度。标准马路牙子高度通常在15cm左右,但也有更高或更低的。
判断可行性: 如果您的爱车最小离地间隙明显低于马路牙子高度(比如差5cm以上),强烈建议放弃硬上!“托底”的风险极高,强行尝试得不偿失。如果高度差较小或在可接受范围内,再考虑采取正确的上下方法。
简易参考物: 一瓶标准550ml矿泉水瓶的高度大约是22cm。如果马路牙子高度接近或超过瓶高,就要特别小心了。
三、 上马路牙子的“正确姿势”与核心技巧
这里要澄清一个常见的争议点:到底是正着上好,还是斜着上好? 其实两种方法各有适用场景和操作要点,关键在于最大化轮胎接触面积和精准控制动力。
1. 情况一:马路牙子高度不高 (15cm) 或 空间受限 - “斜向单轮引导法”
斜向接近: 当空间不足以垂直进入,或马路牙子较高时,可将车身与马路牙子形成一定角度(角度不宜过小,大于30度为宜)。
目的不是斜着蹭! 斜着接近后,在离马路牙子很近时,迅速向马路牙子方向打满方向,目的是让第一个车轮(通常是前轮)尽可能与马路牙子边缘垂直。核心同样是让轮胎胎面完全接触道牙边缘!
单个车轮先上: 当第一个车轮垂直对准马路牙子后,缓慢平稳给油,让其单独爬上马路牙子。
调整方向,再上第二个轮: 第一个轮上去后,立即回正方向(或根据需要略微反打方向),让车身尽可能摆正,同时松开油门或轻带刹车控制车速,让车辆缓慢移动,使第二个车轮也垂直对准马路牙子边缘(此时可能需要微调方向)。
平稳给油完成: 待第二个车轮也垂直对准后,再次平稳给油,使其爬上去。后轮操作同理。
优势: 适用于更高障碍或狭窄空间。单个车轮上时阻力小,所需的瞬间扭矩要求低,对CVT车型尤其友好(CVT倒车扭矩通常较小)。
要点: 必须确保每个车轮接触时都尽量垂直!避免用轮胎侧面“硬蹭”边缘。精准的方向调整和油门控制是核心。
四、 下马路牙子的“轻柔落地术”
下马路牙子同样需要技巧,否则容易磕碰保险杠,甚至剧烈冲击悬挂。
1. 首选“双轮同时下”: 尽可能让同轴的两个车轮(前轮或后轮)同时从马路牙子上下来。这样车身下落的幅度和悬挂压缩程度最小,最不容易磕到底盘或保险杠。同样需要缓慢蠕行,让其自然滑落。
2. “单轮下”需更谨慎: 如果只能单轮先下,务必踩着刹车控制车速,“挤牙膏”似的一点一点往下放轮子。当第一个轮子即将悬空落下时,务必慢之又慢!车身会因为失去一个支撑点而突然倾斜下沉,极易导致同侧保险杠下端或底盘最低点磕碰到马路牙子边缘。特别是前轮先下时,车头较重,下沉更明显。
3. 高度差预警: 再次强调,如果预估底盘最低点距离地面的高度差小于5cm,下马路牙子时要极度小心!刹车控制是关键中的关键。
五、 “老司机”的精细化操控秘籍
“点油”艺术: 观察老司机操作,会发现在车轮接触并开始克服障碍的瞬间才恰到好处地给油提供动力。一旦车轮爬上去或安全落地,会立刻松开油门或轻带刹车,让车辆恢复蠕行状态,等待下一个车轮到达位置。这种“踩-松-踩”的精细化油门控制,能极大减少不必要的冲击。
警惕“陷阱”: 留意马路牙子上方是否有树坑、井盖或其他障碍物。车轮陷入坑洼会导致车身突然大幅度侧倾,容易刮蹭旁边的物体(如树木、墙壁)。发现这种情况,更要慢速通过。
善用“外挂”: 如果条件允许,找块厚实的砖头、专用的橡胶坡道垫板垫在马路牙子前,能显著降低需要爬升的高度和冲击力。别小看这块砖头,它能帮你省下几百上千的轮胎或轮毂钱!
低扁平比轮胎(薄胎)特别提示: 这类轮胎轮毂凸出,胎壁薄,非常脆弱!强烈建议尽量避免上马路牙子。如果非上不可,务必确保垂直上下,动作轻柔到极致。
CVT变速箱特性: CVT车型如果倒车上马路牙子感觉无力,不必强求,用前面提到的“斜向单轮引导法”正面上通常更顺畅。
小周总结:
开车上下马路牙子,绝非“一脚油门”那么简单。它考验的是车主对车辆特性的了解、对障碍物的准确判断以及精细的油门和方向控制能力。核心原则就是:最大化轮胎接触面积(垂直接触)、最小化冲击力度(缓慢平稳、精准给油)。 记住,“慢”和“稳”是保护爱车的关键词。无论是价值不菲的新能源电池包,还是日常损耗的轮胎悬挂,正确的操作都能有效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避免不必要的维修开销。希望这些小技巧能助您在各种复杂路况下游刃有余,让爱车陪伴您更长久、更安全!下次停车遇到马路牙子,不妨试试这些方法,感受下车轮“温柔征服”障碍的优雅姿态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