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在买车或者看车的时候,都会注意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当我们谈论起德系车或者咱们自己国产的很多新车时,销售人员总会很自豪地介绍它们搭载了“双离合变速箱”,听起来特别先进,好像是高性能的标志。
但是,你再把目光转向马路上随处可见的日系车,比如丰田、本田、日产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就会发现它们好像对双离合不太感冒,绝大部分家用车都坚持使用AT或者CVT变速箱。
这就让很多人感到好奇了,难道是日系品牌的技术实力跟不上了吗?
还是说,这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和策略?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落后问题,而是一系列基于市场、成本和品牌定位的综合性商业选择,里面门道还挺多。
首先,我们得从汽车工业最基础的供应链和成本说起。
日系车企之所以能够如此坚定地使用AT和CVT,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在变速箱领域早就建立起了自己的“朋友圈”甚至是“帝国”。
全球最大的两家自动变速箱供应商,爱信(Aisin)和捷特科(Jatco),背后都有着日系巨头的身影。
丰田是爱信的大股东,而日产则深度持股捷特科。
至于本田,更是个出了名的“技术宅”,它很多变速箱都是自己研发自己生产的。
这就意味着,对这几家日系车企来说,使用AT和CVT变速箱,就像是从自家的仓库里拿东西一样,不仅供应稳定可靠,而且在成本控制上有着巨大的优势。
它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动机特性,深度定制和匹配变速箱,达到最好的效果。
反过来看看双离合的起源。
当年大众汽车之所以要下大力气去研发双离合变速箱(DSG),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传统AT变速箱的核心技术专利被日本爱信、美国博格华纳等公司牢牢掌握,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
如果大众想用,就得支付高昂的专利费,而且还可能受制于人。
在这种情况下,大众选择另辟蹊径,投入巨资开发出了双离合这条全新的技术路线。
所以说,日系车企手里本来就握着成熟、可靠且成本低廉的方案,它们完全没有必要放弃自己的优势,再去冒险进入一个别人已经开辟好的、并且充满未知的赛道。
这就好比一个人家里本来就有个金矿,踏踏实实开采就能赚钱,他自然也就没什么动力再去辛苦地挖煤了。
其次,日系车能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打下“省油”这块金字招牌,CVT变速箱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要理解CVT为什么省油,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
传统的AT或者双离合变速箱,就像是固定的楼梯,它有1档、2档、3档等明确的台阶,发动机在加速时,转速需要一节一节地往上爬。
而CVT变速箱,更像是一个平滑的斜坡,它没有固定的档位,它的传动比可以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连续、线性地变化。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发动机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在最经济、效率最高的转速区间工作。
比如在城市里匀速行驶,CVT可以让发动机转速稳定在很低的水平,从而达到省油的目的。
根据一些公开的测试数据,同排量的车型,搭载CVT的版本往往比搭载双离合的车型百公里油耗要低上零点几升,日积月累下来,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更不用说在丰田和本田的混合动力车型上,那个被称为E-CVT的装置,通过与电机的精妙配合,能把一台中型轿车的综合油耗做到百公里4升多,这是目前很多双离合车型难以企及的。
同时,从制造成本来看,CVT的结构相对双离合要简单一些,零件数量也更少,这使得它的生产成本更低,省下来的钱,车企可以投入到其他技术的研发上,或者直接体现在车价上,让消费者受益。
再来说说大家非常关心的耐用性问题。
一辆车要陪伴一个家庭很多年,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CVT和双离合的表现确实存在一些差异。
双离合变速箱,尤其是早期的干式双离合,因为它在工作时依赖离合器片的摩擦来传递动力,所以在拥堵的城市路况下,车辆频繁地走走停停,离合器片需要不断地在半联动和结合状态之间切换,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如果散热不及时,就容易导致变速箱过热,从而引发顿挫、抖动甚至故障。
很多车主都经历过在堵车时仪表盘弹出变速箱过热警告的尴尬。
虽然现在的湿式双离合通过油液散热,情况好了很多,但其内部结构依然非常复杂精密,比如控制换挡的机电单元,一旦出现问题,维修费用也相当不菲,动辄上万元。
相比之下,CVT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靠一根钢带和两个锥轮的挤压来传递动力,是“推力”而非“摩擦力”主导,这种结构在低速蠕行时产生的热量相对较少,也更能适应国内普遍存在的拥堵路况。
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跑了几十万公里的出租车或者网约车,都选择了搭载CVT变速箱的车型,它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CVT在长期使用下的高可靠性。
根据一些汽车厂商内部的耐久性测试数据,CVT的总成平均寿命可以达到35万公里以上,而干式双离合在跑到20万公里后,故障率就会明显上升。
对于大多数只求省心耐用的普通消费者来说,这种皮实抗造的特性,显然比零点几秒的换挡速度更有吸引力。
当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待驾驶体验。
双离合变速箱最大的优点就是换挡速度快,动力传递直接,开起来有一种干净利落的感觉,能给驾驶者带来更多的运动感和乐趣。
但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就是在低速时,由于换挡逻辑的判断问题,容易产生顿挫感,影响乘坐的舒适性。
而CVT变速箱,虽然天生平顺,但过去也常常被人诟病加速时“干吼不走”,感觉比较沉闷。
不过,现在的日系车企也很聪明,它们通过软件程序的优化,给CVT加入了模拟AT换挡的程序,当你深踩油门时,也能感觉到转速的起伏和节奏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过去那种单调的驾驶感受,既保留了平顺的优点,又增加了一些驾驶乐趣。
最终,市场的选择证明了日系车企策略的正确性。
比如本田旗下的高端品牌讴歌,曾经推出过一款搭载8速湿式双离合的车型CDX,技术上很先进,但市场反响平平,销量十分惨淡。
而使用CVT变速箱的同平台车型CR-V,却常年是销量榜上的常青树。
这清晰地表明,对于绝大多数购买家用车的人来说,平顺、舒适、可靠、省油这些特性,要比极致的运动性能来得更重要。
当我们的自主品牌,如吉利、长城、比亚迪等,在双离合技术领域奋起直追,并且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推出了性能和可靠性都非常出色的产品时,我们也能看到,技术的路线没有绝对的优劣,只有是否适合。
日系车对双离合的“敬而远之”,本质上是其对自身品牌定位和目标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是一场着眼于长远发展的商业布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