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八万五就能搞定荣威M7 DMH中大型混动车,这事儿我第一次听到时,心里还在琢磨:真的假的?能不能是真的?毕竟,现在才几年,原来我们还能用这个价买到一辆标志明显的中大型车,还是插电混合的。你说想想,拿去跟那些合资或者豪华品牌比?咱别笑话自己,真心不可能。
记得有个同事前几天问我:这车到底啥水平,用料怎么样,安全性咋样?我当时也没细想太多,只随口说了句:反正我看价格很诱人,又是混动车,不用太心疼油钱。后来心里一琢磨,这车最低8.58万就能到手,顶配也才十万多,光看配置,那里的感觉——真是一股高性价比的味道。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注意到一个点:这款车的纯电续航160公里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意味着每天省油、通勤不用担心续航。这纯粹是我用经验来猜的,不一定准,但感觉这个续航对我们普通家庭几乎够用了。
好了,回到设计。荣威M7 DMH出自卡班大师手笔,外形倒不是一开始让我哇的那种惊艳,但那直瀑式格栅,多少带点劳斯莱斯的感觉,至少比我骑自行车那种攒劲多了。复古元素混搭东方美学,能不能说,这车算是有个性?至少比市面上一堆复制粘贴得化不开的车要独特。
说起安全,我还得问句:在这个价格区间,安全配置做得这么全,不觉得比一些所谓的合资入门车还厚道?副驾座椅一键折叠,后排还能调节腿部位置,这配置在我看,简直就是行政级标准了。其实我一开始觉得哎呀,神配置不开个豪华车怎么够,但后来想想,配置的确实用,挺贴地的。至少不用出门买个副驾驶座椅升降器。
但话又说回来,配置再棒,体验感也关键。开起来那叫一个线性,没有啥突兀的顿挫,仿佛大排量自然吸气那回事,只是油门比上两年那会儿的车要轻很多,因为这个车采用了插电混合技术,技术细节我不懂,但比方说,油门调配得比纯电调调得聪明,自然多了。
渠道上刚出这消息,听说销售都挺激动:8万多出头可以拿下这个车,还是中大型的。心里琢磨:这价格能维系供应链么?你配套的电池,来自某个国外大厂的样品少,估算只有三五百个试用,但我猜它们可能会赚这个价,毕竟电池和芯片的利润链不比想象中的那么磨叽。
这电池容量跟寿命是不是差不多?我问了个问题,销售笑着说:大体能用五六年吧,具体看使用。不像你想象的会很快就不行。其实这个终身质保在混动车型里,可算是个亮点。电池的风险在很多家庭里都摆在心里,我倒觉得这个终身概念,有点夸大,但能减轻点焦虑。
我不禁想到一个点:这车的用料和做工,可能就像以前买准进口一样,是个价格感带来的期待。没准还真能用个五六年,省油又省心。对比起那些十万级的合资混动车,荣威M7 DMH的优势就是——价格实在,配置够用,空间宽裕。
不过我也得更正一句:说得大点,搞成这样,可能也是在弥补研发上的不足。你别以为一台车的底子像工厂流水线拼装,实际上技术成本更像慢工出细活,尤其是做出调校得顺滑又家用的体验,得投入多少心血?我就猜,荣威在调教悬挂、调校动力上,花了不少心思,才让这车扯到自吸大排量的感觉。
这里还得问:你们觉得,混动车在续航和油耗上,差别大么?我算了个心算:100公里平均油耗(油钱24元/升,估算7元左右)如果达到百公里6升,那就得花得快,约42元。换句话说,用这个车日常代步,比纯电更灵活,但也要掂量油和电的组合。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样的车,能不能真靠性价比在市场里站稳脚跟?毕竟,一辆纯电动车,续航再长也得充电,普通家庭的充电惯还得再培养。
我一边回想,一边想到:这车到底能不能满足我对豪华感的期待?或者说,豪华感是不是逐渐变成实用+划算?也许,这正是它的真实面孔——用有限的钱,换更大的空间、更宽的配置、还能省油。这才符合现代人对实在的追求。
讲到这里,本来想写点技术细节,像那个调校悬挂的mCDC,不过说到这我突然又想:这些技术,其实大部分消费者根本用不上,但谁又愿意放弃有个面子的感觉呢?又不是买台赛车。
对了,你觉得,随着技术越做越无感,车的感性是不是也会逐渐淡去?其实我还在琢磨,像这车的座椅加热全景天窗,这些,是实用还是装饰?(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偷偷猜测:或许拼配置和价格的战场,会变得更简单。只要能把人拉到门口,让大家觉得够用就行,那市场就稳定了。就像那晚喝酒时,朋友随口说,现在车,除了好看,实用最重要。但心里又在想:这车的实用是不是又打开了另一扇窗?还是我太主观了点。
你可曾想过,自己未来会不会在这辆有豪华影子、只要十万左右的车里,找到属于你的小确幸?这就是我每天压在心底的疑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