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 M8 卖爆了,为啥车主却吐槽这 5 个地方?

最近问界M8卖得有多火?2025年4月上市直接爆单,大订量把同级别车型甩在身后。但奇怪的是,提车不到半个月,车主群里却炸锅了——有人说开惯了其他电动车,突然换这车像换了个世界;有人抱怨跑长途心里直打鼓,生怕路上出点啥状况。这到底咋回事?作为首批提车的车主,我把大家吐槽最多的5个“扎心点”整理出来了,打算买这车的朋友可得好好看看。

问界 M8 卖爆了,为啥车主却吐槽这 5 个地方?-有驾

先说说让我最不适应的单踏板模式缺失。现在市面上大多数电动车,像我之前开的那辆,单踏板模式简直是城市通勤的“神器”,90%的情况下,踩踩油门就能完成加减速,堵车时脚都能省不少力。可换到问界M8上,突然又回到了传统的双踏板,刚开始那几天,我在市区跟车时脚忙得打转,有一回差点就追尾前车。后来跟车友交流才知道,好多从新势力品牌转过来的车主都有这问题,习惯了“一脚走天下”,突然要频繁切换踏板,真的很容易手忙脚乱。为啥车企没配这个呢?我猜可能是华为鸿蒙座舱和传统底盘系统整合的时候,优先考虑了机械可靠性,想着先把基础做好。不过好在听说后期可能通过OTA升级动能回收强度调节功能,能部分模拟单踏板体验,也算是个安慰吧。

问界 M8 卖爆了,为啥车主却吐槽这 5 个地方?-有驾

再就是备胎和安装位的双重缺失,这简直是长途自驾爱好者的“噩梦”。我上周跑了趟偏远山区,路上心里一直犯嘀咕。以前开的车有备胎,遇到扎胎啥的不慌,现在问界M8就给了个补胎液,要是碰到大点的伤口,根本不管用。对比同价位的理想L8,人家标配非全尺寸备胎,心里踏实多了。后来我研究了一下,原来是这车的电池组布局把传统备胎槽的位置占了,车身底部实在没多余空间了。现在有车友在琢磨第三方改装方案,但得先确认底盘承重参数,不然可不敢随便改。我觉得厂家可以考虑推出原厂外挂式备胎选装包,虽然可能影响点美观,但安全最重要啊。

问界 M8 卖爆了,为啥车主却吐槽这 5 个地方?-有驾

怀挡设计也让不少新用户栽了跟头,包括我自己。刚开始我老是把雨刮器换挡杆,有一次倒车入库,想换挡结果把雨刮器打开了,旁边的人看得直笑,我自己也尴尬得不行。怀挡集成在方向盘右侧,和传统雨刮控制区位置太近了,对于习惯了电子档把的人来说,刚开始真的很容易搞错,尤其是在需要频繁换挡的场景下。要是仪表盘能增加换挡状态实时提示,或者把雨刮控制改成触控式,提供自定义按键功能,应该能减少不少误操作。

问界 M8 卖爆了,为啥车主却吐槽这 5 个地方?-有驾

后排娱乐屏的配置差异也让家庭用户有点失望。我家有两个孩子,以前坐其他车,后排有娱乐屏,长途出行能安静不少。问界M9全系标配后排娱乐屏,可到了M8,就只有顶配才有,中高配就只留了个接口。想着孩子在车上闹腾的样子,我心里挺不得劲的。后来了解到,可能是M8主打性价比,M9定位旗舰,在成本和配置之间做了取舍。不过 aftermarket市场已经出现了兼容鸿蒙系统的第三方娱乐屏,还支持语音控制无缝接入,算是给中高配车主留了个补救的办法。

问界 M8 卖爆了,为啥车主却吐槽这 5 个地方?-有驾

最后说说智驾体验的瓶颈。周末和朋友开各自的车跑了一趟高速,他的小鹏XNGP在城市复杂路况下的表现明显更稳,车道保持、路口预判都很精准。再看我的问界M8,用的是高德普通导航地图加亚米级定位,精度在1 - 5米左右,高速领航辅助还行,但到了城市里,遇到复杂路况就有点“抓瞎”。听说这得等华为和地图厂商的高精数据合规落地,短期内只能靠视觉感知方案优化了,科技发烧友们可得关注一下华为ADS的升级计划。

问界 M8 卖爆了,为啥车主却吐槽这 5 个地方?-有驾

不过话说回来,问界M8也不是全是缺点,这俩优势还是挺能打的。一是驾驶体验,它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平顺性不错,1.5T + 4缸的配置,在中低速行驶时振动抑制得挺好,不像增程式电动车,发电时噪音有点明显。我这种偏好传统燃油车驾驶质感的人,就挺喜欢这种加速线性感和安静的车内环境。二是空间布局,五座版2 + 3的布局,我185cm的身高坐在后排,膝部空间还有1拳4指,后备箱常规容积能到650L,平时装点东西啥的完全够用;六座版的独立航空座椅带电动调节和加热,中间通道宽度20cm,比同价位6座车型平均15cm的宽度宽不少,方便第三排乘客进出,家庭用户用着挺合适。

问界 M8 卖爆了,为啥车主却吐槽这 5 个地方?-有驾

说了这么多,到底啥样的人适合买问界M8呢?要是你主要在城市通勤,以前开的是新势力品牌,那得重点关注单踏板缺失的影响,建议先去试驾适应一下;要是你喜欢长途自驾,备胎缺失可能是个硬伤,得提前准备应急补胎设备,或者考虑考虑其他竞品;家庭用户的话,后排娱乐屏可以选装,座椅布局的优势能抵消部分配置遗憾;科技发烧友就得多关注华为ADS的升级计划了,智驾系统得靠后期OTA。

问界 M8 卖爆了,为啥车主却吐槽这 5 个地方?-有驾

其实啊,这些遗憾也是新能源车发展期的典型取舍,空间、续航和传统配置之间,总得有个平衡。咱们买车也不能只看参数,得根据自己的高频使用场景,好好分析一下配置权重,重点去体验实车的操作逻辑。现在大家买车越来越理性了,从以前的“参数党”变成了“体验党”,细节配置的成熟度真的会影响品牌忠诚度。

如果你正考虑换车,会为了这些优势接受部分配置遗憾吗?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