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N9比智己LS9重一吨多?抛开电池差距这么大,问题出在哪?
最近新能源车圈里有个有意思的争论:腾势N9和智己LS9这俩全尺寸SUV,电池容量差不多,但腾势光车重就比智己多出400多公斤。白车身重量明明差不多,腾势甚至副车架更重,这重量差到底咋来的?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唠明白。
先看数据。腾势N9整备质量3130-3245公斤,电池包46.99度约413公斤;智己LS9车重2670公斤,电池包52.1度磷酸铁锂约377公斤。抛开电池,腾势硬是比智己重了424-539公斤。白车身重量俩车差不多,腾势前后副车架还更重,这剩下的重量差到底填哪儿了?
第一,尺寸和用料可能是关键。
腾势N9定位高端旗舰,车身尺寸比智己LS9更大(虽然具体数据没公开,但旗舰车通常更长更宽)。更大的车身意味着更多钢材用量,尤其是高强度钢比例可能更高。比如腾势可能用了更多一体式压铸车身,这种技术虽然轻量化,但大型铸件本身重量不低。反观智己LS9,作为增程车型,发动机舱布局可能更紧凑,车身结构优化更激进。
第二,底盘和四驱系统的差异。
腾势N9可能搭载更复杂的四驱系统,比如双电机甚至三电机布局,传动部件更多更重。而智己LS9虽然也是双电机,但增程车型的动力分配逻辑更简单,传动系统可能更精简。另外,腾势的底盘调校如果偏向舒适性,减震器和衬套用料更足,也会增加重量。
第三,细节配置的“隐形增重”。
高端车型的细节配置往往更“费肉”。比如腾势可能标配更多隔音材料(比如全车双层隔音玻璃)、更高级的座椅填充物(比如电动调节+加热/通风/按摩),甚至底盘装甲涂层。这些配置看似不起眼,但叠加起来重量惊人。反观智己LS9,可能为了控制成本,在非核心配置上做了减法。
第四,安全设计的“过度冗余”。
新能源车越重越安全?车企可能这么想。腾势N9可能在防撞梁、电池防护结构上用了更厚实的材料,比如铝合金防撞梁比钢制更轻,但如果尺寸更大,总重量反而更高。另外,腾势可能标配更多安全气囊(比如膝部气囊、侧气帘),这些气囊模块本身也有重量。
重量差距是福是祸?
车重增加带来的影响很明显:电耗升高、操控变笨、刹车距离变长。但也不是全是坏处,比如高速稳定性更好,碰撞时缓冲能力更强。不过对消费者来说,同样的价格,谁不想买个又轻又省电的车?
未来趋势:轻量化才是王道。
看看新规就知道,车重和购置税直接挂钩()。车企现在拼命卷续航,但电池越堆越重,只能靠轻量化技术破局。比如CTC电池底盘一体化()、铝合金车身(),甚至碳纤维部件。腾势和智己的重量差异,本质上反映了不同技术路线的博弈——是优先堆料堆配置,还是死磕轻量化效率?
说到底,车重不是洪水猛兽,但得用对地方。如果多出来的重量能换来更安全的车身、更舒适的体验,消费者买单也值。但要是光靠堆钢板换“高级感”,那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注:本文数据及技术分析参考工信部申报信息、行业技术解析及车企公开资料,具体参数以官方发布为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