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拒抱华为大腿,是硬气还是豪赌?
当整个行业都在抢着搭华为乾崑这趟快车时,零跑汽车却当着所有人的面把车票撕了。10月17日那场媒体沟通会上,零跑高级副总裁曹力那句“我们不会搭载华为乾崑”说得轻描淡写,台下记者们的手机屏却瞬间亮成一片。
这画面让我想起去年广州车展,某个新势力老板在发布会后台拉着华为的人称兄道弟,就为多争取几个合作名额。现在零跑这么干脆地掀桌子,倒成了新能源圈子里最叛逆的考生——别人都在传纸条抄答案,他偏要自己从头解题。
但这场叛逆的代价可能比想象中更沉重。我翻遍近三天的行业数据,发现头部方案商的模型迭代速度已经是传统车企的两倍,无图智驾的落地差距拉开整整12个月。更扎心的是账本:华为乾崑ADS 3.0的授权费,居然只有车企自研投入的十分之一。
这就好比全班同学都在用计算器解题,零跑非要徒手开根号。你说他硬气吧,确实有十年全域自研的底气;可你说他聪明吗?眼看着隔壁用计算器的已经交卷了,他连辅助线还没画完。
最让我捏把汗的是数据主权这道选择题。现在拒绝华为看似保住了核心数据,可当华为联盟的车队每天在路上跑出百万公里测试数据时,零跑的自研算法还在靠模拟器喂数据。有个投资人私下吐槽:“这就像拒绝用5G手机,非要自己建基站。”
当然零跑手里不是没牌。他们的激光雷达方案去年底刚投产,全场景自动驾驶技术据说今年能落地。但问题是市场还愿不愿意给时间?现在华为、Momenta这些巨头已经瓜分九成第三方市场,零跑要突围得同时打赢两场战争:既要追技术差距,又要防资金链断裂。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零跑某高管去年底曾透露,他们甚至考虑过把自研的智驾系统卖给其他小车企。看来这位“叛逆生”早就想好了退路——万一自己的题解不出来,还能当个“课代表”收作业。
这场赌局最残酷的地方在于,当余承东们在发布会晒出城市NCA落地成绩单时,曹力们只能在财报电话会上反复解释研发投入的合理性。两条技术路线在舆论场短兵相接,可资本市场给的耐心从来就不对等。
所以别急着给零跑点赞或唱衰。2024年的智能驾驶赛道就像场马拉松,现在领跑的未必能撞线,抄近道的反而可能迷失方向。唯一确定的是,当大部分玩家选择搭顺风车时,那个坚持自己造轮子的人,要么成为笑话,要么创造神话。
你看好这个“造轮子”的孤勇者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