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万买来的小米SU7 Max,不到一个月,就成了高速公路上的一堆废铁。
这可不是普通的交通事故,而是智能驾驶系统的一次惨痛失败。
葛先生,这位倒霉的主人,亲历了这场科技进步的“滑铁卢”,他的遭遇,如同李商隐诗中所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让人唏嘘不已。
事故发生在深夜的高速公路上。
葛先生开启了号称“端到端智能驾驶”的辅助系统,然而,一辆货车突然变道,而这套“智能”系统却毫无反应,直接导致了碰撞。
这就好比诸葛亮的空城计,本该虚张声势,却因城门失火,计策全盘皆输。
交警的认定书上清清楚楚写着:葛先生无责。
但这无责的背后,是智能驾驶系统冰冷的失职,是葛先生近三十万的损失,更是对生命安全的漠视。
更雪上加霜的是,事故发生后,后方车辆追尾,葛先生的妻子因此脑震荡住院,身心都遭受了巨大的创伤。
这如同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中贾府的衰败,起初只是一点细微的裂痕,最终却酿成难以挽回的巨大灾难。
事故的巨额损失让葛先生怒不可遏,他第一时间在小米汽车APP上又订购了一辆同款,仿佛想要用同样的方式来弥补内心的创伤,这股冲动,如同项羽乌江自刎前的悲壮,令人动容。
但冷静下来后,他取消了订单,五千块定金付诸东流,他宁愿损失金钱,也不愿再冒险。
这起事故并非个例。
前段时间安徽高速发生的大学生车祸,也与智能驾驶系统的故障有关。
这些事件如同警钟,敲响了对智能驾驶技术成熟度的警示。
小米汽车的“智驾”系统,在葛先生的描述中,如同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武夫,在实际应用中,漏洞百出,红绿灯路口随意变道,甚至还撞上了路边的隔离锥。
小米客服的回应更是令人失望,他们轻描淡写地将事故归咎于辅助驾驶的局限性,并要求葛先生授权行车数据。
但后续却杳无音讯,如同古代那些敷衍塞责的官吏,空留一句“待查”,却不见任何实际行动。
这起事故,并非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是涉及企业责任和消费者权益的重大问题。
小米汽车的过度营销,技术的不成熟,以及售后服务的缺失,都值得深思。
希望这起事件能够成为一个警示,提醒企业要将安全放在首位,切勿为了一时的利益,而牺牲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葛先生的遭遇,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智能驾驶技术尚不成熟,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时,必须保持谨慎,切勿盲目迷信广告宣传,安全驾驶,永远是第一位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