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旧车都能被称为经典!让我们回顾一下七八十年代的那些经典老式卡车,它们是许多老司机心中的回忆,就像是卡车界的古董。你还记得这些经典的老卡车吗?
第一代跃进NJ-130汽车
这辆南京嘎子车充满了年代的气息,是六七十年代最受欢迎的两吨半车型之一。南京跃进汽车实际上是模仿的嘎斯51,它的底盘和发动机都和嘎斯51一样,只是驾驶室有一些改动,性能还算可以。这款车有六个档位,其中五个是前进档,还有一个是倒车档。
第二代跃进小卡的载重能力是三吨。在当年,南京130小卡被称为南京嘎斯,行业内有一句流行的话:“开不动的黄河,站不住的嘎斯。”因为嘎斯采用的是“油刹”制动系统,没有真空助力,踩刹车时阻力很大,紧急刹车尤其困难。此外,嘎斯也不能超载,否则就无法停下。设计上的问题还在于,由于引擎设计的原因,油底壳容易漏油,当时的科技水平难以解决这个问题。
2、东风EQ140是一款常见的卡车车型。
东风EQ140,上图展示的是二汽生产的第一批140车型。1967年,第二汽车制造厂开始建设,1969年第一批东风EQ140下线并投入生产。当时,这些车辆是军绿色的军用车,主要用于军队。这款小挡风玻璃的车型,是老司机们那个时代的记忆,承载着美好的回忆。
说到民用的东风EQ-140汽车,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军用卡车逐渐变成了民用卡车。上面这张图展示的就是民用版的东风EQ-140。开解放CA10的司机都希望能驾驶这款车型。在那个时候,140不仅载货能力强,而且视野开阔、转向灵活、换挡轻松、速度快还省油。为了节省燃油,短距离下坡时会挂空挡并熄火,利用8个气压来控制车速,等气压降到3个时再重新挂挡行驶。我自己开过东风140,确实是一辆好车,比解放汽车要好很多。东风EQ140自重轻、动力足、速度快,最快能跑到每小时100公里。
解放卡车CA10B
最早的CA10发动机没有装启动机,启动车子需要手动摇转……那时候,有启动机的车算是非常高档的。这辆车冬天每天都要放掉水,第二天启动前要加水并手动摇转,确保润滑油充分润滑。不过,这车的问题不少,特别是上坡时水箱容易沸腾,油泵也容易进气,导致供油中断。
出门开车时,自己换缸垫是常有的事。起步或爬坡时稍微用力一点,半轴就可能折断,所以备一桶机油是出门的必备品。要是这款车能配备液压转向,那真是太好了,体力不好的人开起来确实很费劲。
不过,解放CA10B也有它的优点,比如后保险杠非常坚固,从没出过问题,整车的稳定性也不错。不过它的视野没有东风EQ140那么好。解放卡车为我国的工农业以及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让国人感到自豪,也为民族点赞!转眼间快40年了,很多人都怀念这款解放车。
解放牌CA141卡车
我刚开始学车时,用的是CA10B,工作后换成了一辆米白色的5速CA141,后来又换成了蓝色的6速CA142。6速的CA142配备了日本进口的变速箱和一汽专属的双级减速后桥。CA141最早的5速车型没有同步器,用的是825轮胎,后期的6速车型增加了同步器,搭配了900轮胎。CA141的远近光开关在离合器踏板的左边。18年前开这款车时,机械式离合器很方便,松了可以自己调整。很怀念它,6挡的解放开起来比5挡的东风顺手,挂档顺畅,怠速特别低,声音也很好听,正常情况下百公里油耗在26到27升左右。
解放车的设计是正极接地的,车子放久了,电瓶就容易没电,而且小毛病也比东风车多一些,东风车相对来说更耐用。解放车的变速箱带超速档,有六个前进档,在爬坡和高速行驶方面比东风车更有优势,放在当时已经是相当不错的车了!不过它的载重能力比较低,钢板弹簧经常断,而且暖风不够热,刹车气泵也容易出问题。不过解放车的141发动机声音很好听,驾驶室挺舒服,车门好关,方向盘也很轻,只是车梁有点软。在我们县城的时候,能拥有一辆这样的车可是一件很风光的事,是很多司机的梦想。
5、东德老奶奶
在驾驶座左侧下方有一个总电源开关。启动车辆时需要使用24伏的电源,而日常用电则是12伏。刹车系统采用油顶气的方式,刹车油使用的是T2000型号。停车后,只要关闭总电源开关就可以下车回家了。依发车虽然配备了四缸发动机,但动力非常强劲,不过它的稳定性不是很好,配件价格也很高,维修费用也不便宜。相比之下,耶耳奇的动力更猛一些。依发车的刹车系统比较特殊,先是通过气体然后转换为油路,这样的设计使得刹车效果不是很好。此外,配件比较难找,但是依发车在更换曲轴时不需要抬发动机,而且油底壳有专门的水道用来散热,这在当时算是很先进的设计了。不过,它的质量还是不如日本车和沃尔沃。当时市场上有日野、依发、三菱、沃尔沃等车型,右舵车也不少。回想当年,开沃尔沃起步挂八档非常带劲,日野车也不错。当司机在七八十年代是很风光的职业,即使给你县长的职位都不换,那时候真是这样!
五十铃TD系列货车
要说经典的日系长头卡车,五十铃TD系列绝对算得上一个传奇。其实五十铃在有些人嘴里也叫“依士滋”。它虽然没有助力转向,但操控起来还挺灵活,当年它的动力可是一绝。日本车一直挺让人放心,质量稳定,很少出毛病,各种路况都能轻松应对。TD72的后尾灯特别有味道,方方正正的,一个红一个黄,特别醒目。还有它的排气制动,用起来特别顺手,刹车性能更是没得挑。这车真的太好了,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真想再开着TD72在路上跑一跑。
日系大货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后桥、轮毂,都经过精细的制造工艺和优质材料,很少有粗制滥造的产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卡车载重量最大的是解放牌和交通牌,为4吨。后来才有黄河牌(柴油机)8吨,其他大多是2.5吨,比如跃进、福建、武汉、南昌、无锡等品牌,而且大多是小马力汽油机。大马力的日本车一进入中国,其外观、性能和质量一下子就吸引了国人的目光,尤其是大气的外观和颜色。当时感觉中国汽车工业至少落后日本30年。
七、卡拉姆斯
卡玛斯是前苏联很有名的一个重卡品牌,我曾经坐过卡玛斯,但感觉它比不上日系车。俄罗斯人在研发汽车上投入的精力不多,所以卡玛斯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油耗高、动力不足、发动机容易出故障,而且载重能力也不太强,车身还比较笨重。据说卡玛斯主要是为军用设计的,特别适合在寒冷地区使用。在八九十年代,有司机抱怨,这车小窗户挡不住风,那时候大部分车都没有空调,夏天开着车特别热。以前在东北地区能看到不少卡玛斯,但现在几乎看不到了,偶尔还能在林场里见到。不过它的V8发动机有个特别的地方,可以先让一个缸点火,低压钢丝轮胎也很耐用,换轮胎的时候拆起来也很方便。
8、三菱T850
三菱T850配备的是三菱自家的直列六缸柴油6D22发动机,排量有11升之大。在七八十年代,这车可说是性能极佳,即便到现在,北方的一些地方还在用,几乎没什么大问题,只需要定期加油换轮胎就行了。发动机一直运转得非常稳定,清洁如新,变速箱和驱动桥也是同样的可靠。日本车的耐用设计在于大排量小扭矩,就像是让一个能扛100斤的壮汉只扛50斤,这样不容易出问题。在八九十年代,如果谁拥有一辆三菱T850用来运输,那可是很多男人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习惯了老解放车,突然开这种三菱日野,一开始会觉得很不适应,甚至有点吓人。按照老解放起步时油门的深度,这种日本货车空车时后轮肯定要打滑,这说明它的爆发力很强。日本货车标多少吨就拉多少吨,稍微超载就跑不起来,不像国产货车可以超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