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变了,比亚迪吉利紧追,与冠军仅差3万辆

最近,你要是多看几眼关于汽车的新闻,肯定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以前我们一提到国产新能源车,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名字十有八九是比亚迪,感觉它就像是班里那个每次都考第一的学霸,稳稳地坐在头把交椅上。

但是现在,情况好像有点变了,另一个老牌劲旅吉利,正悄悄地从后面追了上来,而且这追赶的速度,快得让人有点心跳加速。

格局变了,比亚迪吉利紧追,与冠军仅差3万辆-有驾

很多人都在琢磨,这中国汽车市场的天,是不是要变了?

是不是要从一个“大哥”说了算,变成两个“巨头”掰手腕的新时代了?

咱们先从最直观的销量数字说起吧,毕竟卖了多少车,是衡量一个车企实力最直接的尺子。

就拿2023年前十个月的数据来看,比亚迪确实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总共卖出去了超过314万辆车,这个成绩单拿出来,可以说是相当亮眼了。

可就在大家以为比亚迪会一骑绝尘的时候,吉利在后面咬得非常紧。

同一时期,吉利也卖出了大概256万辆车。

虽然还有几十万辆的差距,但这个差距已经不是遥不可及了。

真正让整个行业感到紧张的,是最近这一个月的数据。

吉利一个月就卖了超过30万辆车,而比亚迪是31.2万辆。

格局变了,比亚迪吉利紧追,与冠军仅差3万辆-有驾

你算算这个差距,只有不到一万辆,这在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这就好比两个长跑选手,跑了大半程,领跑的那个一直领先,结果快到终点线了,第二名突然发力,一下子就贴到了他身后,甚至能感受到对方的呼吸。

这戏剧性的一幕,让所有人都开始重新审视这两家企业的竞争关系。

吉利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爆发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旗下的新品牌,比如那个叫“银河”的系列,连续好几个月销量都过万,像一把尖刀,成功地在市场上撕开了一个口子。

销量数字背后,其实是两家公司完全不同的发展思路和打法。

这就像是武林中的两大门派,虽然目标都是武林盟主,但修炼的武功路数却大相径庭。

先说比亚迪,它的核心战术可以概括为“一条龙全包”。

什么意思呢?

就是从最上游的核心技术,比如电池,特别是那个安全性很高的刀片电池,到中间的电机、电控系统,再到最后组装成一辆完整的车,比亚迪几乎所有关键的东西都自己研发、自己生产。

格局变了,比亚迪吉利紧追,与冠军仅差3万辆-有驾

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首先是成本控制得特别好,因为中间环节的利润都留给了自己;其次是技术更新换代快,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不用看供应商的脸色。

所以我们看到,比亚迪的车从七八万的入门级,到二三十万的主流车型,几乎每个价位都有对应的产品,形成了一个覆盖面极广的产品网,用技术和成本优势牢牢抓住了市场。

而吉利走的则是另一条路,可以叫“集团军作战”。

吉利旗下有很多子品牌,每个品牌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

比如,“银河”系列主攻十几万到二十几万这个最主流的市场;高端的“极氪”品牌,直接对标的是特斯拉和一些传统豪华品牌,价格也去到了三四十万甚至更高;还有“几何”品牌,负责在入门级市场抢占份额。

这种多品牌策略,就像是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目标非常精准,尤其是在中高端市场,吉利投入了重兵,试图通过提供更强的科技感和更豪华的体验来实现弯道超车。

可以说,如果比亚迪的优势在于把电动车的“三电”系统做得扎实又便宜,那么吉利则把宝押在了“智能化”上,希望用更聪明的车机系统、更高级的辅助驾驶来吸引现在的年轻人。

说到技术,这两家的侧重点也很有意思。

比亚迪的核心竞争力,毫无疑问是它的电池技术。

它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不仅成本低,而且安全性高,很好地解决了消费者对于电动车自燃的担忧,这是它能够迅速普及开来的关键。

格局变了,比亚迪吉利紧追,与冠军仅差3万辆-有驾

而吉利呢,则更像一个“技术杂家”,它不仅在混合动力技术上有多年的积累,更是在一些看不见但至关重要的地方下了大功夫,比如汽车芯片和操作系统。

现在一辆智能汽车,越来越像一台装了四个轮子的电脑,而芯片和操作系统就是这台电脑的大脑和灵魂。

吉利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大力投入自研芯片,比如它投资的一家科技公司,正在研发7纳米制程的车规级芯片。

这在整个行业里都是非常领先的。

自己掌握了核心芯片技术,就意味着未来汽车的“大脑”可以自己定义,不受制于人,这在今天这个国际形势下,战略意义非常重大。

这场“双雄争霸”,影响的绝不仅仅是这两家公司本身,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整个中国汽车产业链。

在它们的带动下,我们国家汽车上使用的国产芯片比例已经提高到了65%以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比亚迪自己生产的功率芯片,甚至已经开始卖给其他车企了。

这说明,我们在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正在从一个纯粹的“买家”变成一个有实力的“卖家”。

格局变了,比亚迪吉利紧追,与冠军仅差3万辆-有驾

同时,战火也从国内烧到了国外。

两家企业都把海外市场看作是下一个重要的增长点。

吉利今年在海外的销量增长了接近八成,在中东、东南亚这些市场卖得特别好。

比亚迪则更加凶猛,海外销量直接翻了一番,尤其是在汽车工业的发源地欧洲,它的市场份额正在快速提升,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这表明,中国的汽车品牌,已经有实力走出国门,在全球市场上和那些百年老牌车企掰一掰手腕了。

未来几年,这场竞争无疑会更加激烈。

有专家预测,到2024年,中国很可能会出现年销量突破300万辆的超级汽车集团,整个行业的资源会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到时候,像比亚迪即将推出的第五代DM混动技术,据说能把油耗降到一个新低;还有吉利旗下的极氪如果能成功上市,就会有更充足的资金去搞研发、拓市场。

这些都将成为影响未来市场格局的关键变量。

两家公司加起来,一年的研发投入超过了600亿元人民币,这笔巨款砸下去,不仅仅是为了多卖几辆车,更是为了在未来的技术革命中抢占先机。

所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不仅仅是两家公司的销量比拼,更是一场关乎技术路线、全球布局和产业链安全的全面较量。

这场高水平的竞争,正在推动着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加速向前奔跑,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真正属于中国的世界级汽车集团,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