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三次曝光黑公关,撕开新能源车企遮羞布

你一定也注意到了——每当理想汽车发布新车,网络上就会突然涌现大量负面言论。从"车企倒闭"到"产品缺陷",这些整齐划一的攻击背后,究竟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李想三次曝光黑公关,撕开新能源车企遮羞布-有驾

三年三次精准狙击

时间拨回L9发布时,铺天盖地的"理想即将破产"传闻让消费者举棋不定;MEGA上市之际,突然爆发的"设计缺陷"讨论冲上热搜;再到最近i8发布,莫名其妙的"技术落后"质疑刷屏各大平台。这三个典型案例就像精心编排的剧本,总是在新车亮相的关键时刻准时上演。

李想直言不讳地指出:"每一次背后都有不同的品牌在操控。"这句话撕开了新能源行业光鲜表象下的暗流涌动。当本该聚焦技术创新的赛道,演变成水军互黑的战场,受伤的何止是被抹黑的企业?

黑公关的完美犯罪

这些攻击最可怕之处在于其专业性。雇佣第三方机构、隐藏真实IP、制造虚假用户画像,整套操作堪比谍战剧里的特工行动。就像李想所说:"他们把各种痕迹藏得很深。"这已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而是一场有预谋的舆论谋杀。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恶性竞争正在形成可怕的行业惯性。当第一个玩家打破底线却没有付出代价,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效仿者。最终整个行业都将陷入"黑公关"竞赛的泥潭,谁还记得当初为什么要造电动车?

守住底线的价值

面对层出不穷的黑手,李想那句"不想变成跟他们一样的人"显得尤为珍贵。在这个奉行"以牙还牙"的丛林法则时代,理想汽车选择用产品说话而非水军对攻,这种克制反而让外界看清了谁在认真造车,谁在专心"造谣"。

新能源汽车承载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梦想。如果企业都把精力用在互相抹黑上,我们拿什么去和特斯拉竞争?当国际消费者看到中国车企沉迷内斗,又会作何感想?

行业需要更多像李想这样敢于直面黑幕的清醒者。毕竟,阳光之下的竞争才能催生真正伟大的企业。下次当你看到整齐划一的负面评价时,不妨多问一句:这到底是消费者的真实声音,还是又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围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