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雷诺车标背后,藏着中国混动技术和全球化野心。韩国人抢购的“法系车”,拆开竟是吉利星越L换壳,这场跨国换标游戏,正改写中国汽车出海规则。
韩国街头冒出一匹“黑马”
雷诺韩国推出的新款混动SUV大科雷傲(Grand Koleos),去年9月上市仅15天订单突破7000辆,单月销量一度站上6000台,硬生生挤进现代、起亚垄断的韩国市场二线阵营。
这款被韩媒热捧的“法系技术代表作”,真实身份是吉利星越L的换壳车,除了前脸和车标,从CMA架构到雷神混动系统,几乎全是吉利“原装”。
技术才是硬通货
韩国消费者用钱包投票,大科雷傲95%的销量来自混动版本。
一位韩国车评人对比现代胜达后直言:“三联屏和倒车影像比韩系车先进五年,电机驱动的平顺性像开纯电车,连发动机启动声都听不到”。
核心优势正是吉利的雷神混动系统,相比韩系车依赖发动机直驱,吉利采用“电机为主+增程辅助”逻辑,驾驶质感完胜。 在油价高涨的韩国,这套技术戳中用户痛点。
雷诺车标,三星情怀,吉利内核
品牌策略堪称“三重马甲术”
釜山工厂的降本魔术
价格杀手锏藏在供应链里
通过雷诺韩国釜山工厂组装,吉利只需从中国运输核心零部件,关税和人工成本骤降。 大科雷傲混动版定价3760万韩元(约19.5万人民币),比竞品起亚索兰托混动便宜300万韩元(约1.5万)。
这套“技术授权+本地生产”模式,让吉利避开韩国“身土不二”的民族情绪,还尝到关税红利,未来可借韩美自贸协定,曲线进入美国市场。
从韩国到巴西的复制粘贴
同样的剧本正在拉美重演
今年2月吉利入股雷诺巴西公司,计划在库里蒂巴工厂投产新能源车。 雷诺负责管理巴西105家门店,首批23家专营店已启动建设。
关键的是技术输出,吉利与雷诺合资的HORSE动力总成公司,已向雷诺、日产、三菱等品牌供应混动系统,年产能规划500万套。
中国汽车出海进入2.0时代
当传统车企还在拼出口量,吉利们已玩起“技术换市场”的高阶游戏。
贴牌争议下的真实困境
尽管大科雷傲在韩国热销,质疑声从未停止
韩国论坛上,用户反复争论“为什么中国技术要披法系外衣”。这种矛盾折射出中国汽车的现状,三电技术、智能座舱等硬件能力已达一线水准,品牌认知仍是短板。
正如雷诺拉丁美洲总裁的坦白:“合作是今天的关键词,我们找到中国最好的技术伙伴,短期内仍要依靠雷诺的品牌认知”。
伦敦出租车的中国基因
这种模式早有成功先例
伦敦街头经典的黑色出租车,早在2013年就被吉利全资收购。 如今其制造商LEVC在英国考文垂工厂生产,采用吉利提供的电动平台,车身仍保留英式设计。
从英国到韩国,从出租车到混动SUV,吉利用同一套逻辑证明,当技术足够硬,换标不是妥协,是撬动全球市场的杠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