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要等3个月的车,现在1个月就能提? ”9月25日下午,小米汽车APP完成升级后,不少用户刷新界面时发出了这样的惊叹。
部分热门车型的交付周期从原来的12-16周直接缩短至6-10周,最多提前了2个月。 这种“断崖式”的周期缩短,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几乎前所未见。
小米汽车工厂的智能化生产线是提速的关键。 车间里超过700个机器人协同工作,大压铸、冲压、车身装配等关键工艺实现100%自动化。
一台拥有9100吨锁模力的压铸机,能在100秒内一次压铸成型汽车后围底板,而传统工艺需要焊接72个零部件、840个焊点。
AI大模型自研的“X-Eye”检测系统代替人眼精准检测,质检准确率超过99.9%。 工厂的智能化物流机器人边放音乐边干活,被工作人员称为“最快乐的打工人”。
产能数据印证了效率提升。 小米汽车上月交付量已达3.65万台,生产线以“每76秒下线一台车”的速度运转。
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SU7系列新车交付达到75869辆,连续6个月单月交付超2万辆。
交付提速背后是供应链的深度协同。 小米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多是长期合作伙伴,通过数字化平台共享生产计划、库存数据,实现“零库存”协同。
电池供应商根据周度生产计划提前备货,避免“车企等零件”的情况。
小米将手机行业的“以销定产”模式引入汽车制造。 通过APP实时收集用户预订数据,系统能快速调整生产线排期,优先保障高需求车型的生产。
这种柔性生产模式将资金周转率提高了3倍。
用户体验也随之改变。 小米汽车APP将交付流程拆解为“订单确认-生产中-已发运-到店待提”等节点,用户可实时查看车辆的生产序列号、物流信息。
这种透明化操作降低了等待焦虑。
工厂的绿色生产能力同样引人注目。 从光伏发电、废水回用到多维降耗,小米汽车工厂在提升效率的同时践行绿色生产理念。
这使其在2024年跻身工信部首批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行列。
随着双班生产模式的开启,小米汽车工厂的月产能持续攀升。 2025年,小米汽车将全力冲刺全年交付35万辆的目标。
特斯拉Model 3标准续航版交付周期仍达20周,极氪007需18-22周,小米的交付速度正在重新定义行业标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