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突然翻脸!中国车企遭俄政策“割韭菜”,3年血汗钱打水漂

莫斯科一声令下,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黄金时代戛然而止。 2025年7月,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管局一纸禁令,东风、福田、解放等中国卡车被贴上“安全不达标”标签,数万辆新车瞬间变成港口废铁。

这不是孤例——报废税暴涨167万卢布、平行进口渠道被掐断、认证新规将成本推高3000美元,一套组合拳将中国车在俄利润打穿地板。

普京突然翻脸!中国车企遭俄政策“割韭菜”,3年血汗钱打水漂-有驾

曾经占据六成江山的中国品牌,如今展厅批量关闭,库存堆积如山。 这场看似突然的贸易风暴,实则是普京酝酿已久的本土保卫战:当拉达工厂拿到300亿卢布补贴时,中国车正因一颗国产螺丝钉被划为“进口车”加税。 中俄兄弟情在产业利益面前,露出了最现实的底色。

俄罗斯的禁令理由写得冠冕堂皇:“制动距离超标”“噪音过大”“紧急呼叫装置缺失”。但被点名的汕德卡卡车刚拿下俄罗斯销量冠军,同一车型在欧盟畅通无阻。 俄方所谓的安全隐患,连俄罗斯出租车司机都直言“没感觉”。

普京突然翻脸!中国车企遭俄政策“割韭菜”,3年血汗钱打水漂-有驾

真正捅向中国车企的刀子藏在税费里。 一辆20吨中国卡车报废税从262万卢布飙到430万,车价凭空涨三成;160马力以上的乘用车税费暴涨133倍,奇瑞4S店的门槛瞬间高了6万人民币。

灰色通道也被堵死。 以往中国车经哈萨克斯坦转口就能绕开关税,如今新规要求必须预装俄版GLONASS定位系统,停靠超12个月直接课以30万卢布重税。

莫斯科郊外的二手车市场,中国车堆成了生锈的废铁山。 2025年前5个月,中国对俄汽车出口暴跌49%,吉利销量缩水40%,长安跌去38%。

普京突然翻脸!中国车企遭俄政策“割韭菜”,3年血汗钱打水漂-有驾

曾经人头攒动的4S店正批量消失。 一季度俄罗斯关停274家汽车展厅,78%是中国品牌;哈尔滨商人老张的奇瑞门店被迫挂出“直降百万卢布”横幅,但看车的人还没销售员多。

港口积压的上万辆新车更成了烫手山芋。 长城图拉工厂刚下线的SUV,因一颗国产螺丝钉比例不达标,被划为进口车加税;两万多台中国车因没装俄版导航,卡在海关动弹不得。

当中国车商焦头烂额时,俄罗斯本土品牌正吞下让出的蛋糕。 拉达新车价格比中国车低三成,5月销量逆势增长34%;卡玛兹工厂从四天工作制恢复满产,发动机生产线昼夜轰鸣。

普京突然翻脸!中国车企遭俄政策“割韭菜”,3年血汗钱打水漂-有驾

这一切离不开普京的“钞能力”。 俄罗斯政府豪掷300亿卢布补贴本土车企,给拉达每辆车发30万卢布(约2.2万人民币)购车券,消费者贷款还能享受零利率。

更微妙的是技术转移。 俄方强令长城共享发动机参数,要求吉利转让混动技术;拉达用中国技术贴牌生产电动车,销量翻三倍却还能领补贴。

所谓“恢复平衡”的背后,是俄罗斯对经济主权的焦虑。 俄乌冲突后,其制造业遭西方制裁重创,汽车产业链断供70%。 当中国车占据市场61%份额时,俄媒开始炒作“中国车底盘锈穿”“寿命只有欧洲车一半”。

普京突然翻脸!中国车企遭俄政策“割韭菜”,3年血汗钱打水漂-有驾

普京的算盘很清晰:用中国技术喂养本土车企,再用政策镰刀收割市场。 现代汽车已启动圣彼得堡工厂回购谈判,丰田经销商悄悄重启业务——西方品牌回归在即,中国车成了腾位置的“临时工”。

一边是西伯利亚输油管满负荷运转,一边是中国卡车在边境积压生锈。 2025年1-7月,中俄贸易额罕见下滑8.1%,但能源占比下降,机电产品逆势上升。

满洲里口岸的木材商人老王感受最深:“油菜籽和原油照常运,但中国车报关越来越难。 ”俄罗斯海关甚至为卡车开辟“快速通道”,前提是司机开的是卡玛兹而非东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