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车圈这帮人,有一个算一个,心态都有点爆了。特别是踏板车这个赛道,卷得跟麻花一样,你出个无钥匙启动,我就给你上TCS,他再给你整个智能投屏,突出一个不务正业,花里胡哨。但赛科龙RT3这波操作,属于是不装了,摊牌了。当所有人都想着怎么给车多加几个APP的时候,它选择了一条最原始、最野蛮、也最有效的路:加大,加大,再加大。
我说的就是它那个17升的油箱。17升是什么概念?就是当你的小伙伴们开始在群里焦虑地问“下一个服务区还有多远”的时候,你甚至还有闲心打开地图,研究一下晚上是吃火锅还是烤串。实测531公里的续航,这已经不是续航了,这是给你的精神状态上了一个金钟罩铁布衫。从成都出发,一路干到理塘,中间甚至可以做到一眼都不看油表。这种安全感,就好像你考试前发现自己拿到的不是试卷,而是答案。它解决的不是续航焦虑,它直接把焦虑这个词从摩旅的字典里删除了。
然后就是它那个离谱的194公斤体重。坏了菜了,一台250cc的踏板,做得跟个移动堡垒一样。一开始我也觉得这帮工程师是不是脑子瓦特了,现在哪个厂不吹轻量化?后来我悟了,我开窍了。在时速120公里的高速弯道上,当侧风像个壮汉一样想把你从车上薅下去的时候,你就知道这194公斤的“焊铁车”到底有多香了。别的车是你在骑车,RT3是车在带着你冲,稳得像焊在地上一样,风吹过来,太阳都要一个趔趄,但你的车身纹丝不动。这不叫技术,这叫物理学,是质能方程在保佑你。最好的空气动力学,就是自己的吨位。
所以你看,赛科龙的思路就特别“道诡异仙”。当别人都在修仙,追求那些玄之又玄的智能座舱、人机交互的时候,它直接选择了修魔。不跟你谈那些虚的,直接把长途摩旅最痛的两个点——续航和高速稳定性——用最不讲理的方式给干穿了。如果说之前的对手是把蛋糕端走了,那RT3就是连桌子带板凳,甚至连餐厅的吊灯都给你打包带走。它根本不是来比赛的,它是来把餐厅爆了的。
这种产品思维,我作为一个跑过不少长途的中年人,真的,我哭死。我根本不关心那个屏幕能不能看电影,我只关心我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国道上,手机会不会没电。RT3直接给你一个18W的快充,导航开到手机发烫,电量还能往上涨。我也不关心这车零百加速是8秒还是9秒,我只关心在高原上爬坡,它会不会像哮喘病人一样上气不接下气。结果它那个247cc的发动机,中后段加速线性得像德芙,高原动力衰减控制得像个怪物,让你忘了你身处海拔四千米。写到这我突然觉得,我把一台踏板车吹得像个星际战舰,是不是有点离谱?但讲真,摩旅路上,这玩意儿给的安全感,就是星际战舰级别的。
当然,这种“修魔”式的产品,必然有它的代价。194公斤的体重,对女孩子,或者说对我这种常年不锻炼的虚胖男子来说,挪车的时候真的像在跟一头倔驴摔跤。所以我强烈怀疑,赛科龙的设计师压根就没想过这车会有挪车这个场景,他们的理想用户画像,就是把车从车库里推出来,然后一口气干到五百公里外,中间绝不停留。
还有那些细节,什么胎压监测、自带行车记录仪、三档可调的加热手把,这些东西单拎出来,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但当你把它们放在“长途摩旅”这个修罗场里,每一个都是救命的稻草。尤其是那个加热手把,零下十度的青海湖边,别人的手已经冻得跟冰坨子一样了,你的手还是温暖的,那种感觉,就好像全世界都变成了冰河世纪,而你自带一个随身小太阳。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被冻成狗的时候,你就懂了。
说起来,上次在服务区吃的那个泡面,真难吃,还不如我车上的能量棒。
所以,赛科龙RT3到底是什么?它不是一台追求极致性能的“雷电法王”,也不是一台堆砌智能配置的“机你太美”。它就是个工具,一个让你能安全、安心地从A点移动到B点的,极其可靠的工具。它所有的设计,都充满了犬儒主义的智慧,因为它深刻地明白,在真正的长途面前,一切的花里胡哨都靠不住,唯一能让你走下去的,只有那永远也跑不完的续航,和重到让风都绝望的车身。它就是在用一堆现实到骨子里的配置告诉你:出门在外,先活着,再谈诗和远方。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