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刷在工信部网站上的消息,奇瑞又搞新车申报了。听说新款的风云A8L,竟然配了18.46度的电池,宣称纯电续航103公里(估算/体感,不一定精确哦)。这车尺寸似乎也没啥变化,4790长,1843宽,1487高,轴距2790,紧凑型小车的模样。顿时觉得奇瑞是不是打算靠尺寸赚点面子钱。
我得说,在我开的几个店里,销售跟我吐槽说:客户有个想法,就是不敢搞太古怪,你得符合国产车那个中庸套路。 市场上,像奇瑞这样的品牌,想靠差异化取胜,可惜绝大部分还是拼尺寸和配置那些。你看,奇瑞选择用1.5L自然吸气机,75千瓦(大概102匹马力?),这个动力搭配在这个价位(估算/体感,可能会有偏差)其实还算实在。但问题是,油车再怎么实在,跟电车比起来就是差点味儿。
再说到续航,103公里(我还猜想,这个数字是不是连头发都没在意就直接贴上去了?)在日常穿梭还是能满足的,但你要是想跑远点,就要考虑别的方案。而且,奇瑞的官方图片上还标了18.46度电池。我在想,这是个渲染用的指标,还是代表这电池的规格?电池容量估算在10-12kWh左右(体感/样本少,别拿大数字当真),这个续航其实也就是应付城里出门拐弯。
关键点来了:这车还搭配插混,最高时速180公里(这事我觉得也没啥用,但厂家愿意公布,我就说说感受),实操中的体验会不会有差?我试过挺多品牌,插混的动力转换其实还挺看技术,奇瑞是不是还在用老平台,研发团队是不是就停留在调人设上?我有个猜测:也许他们就是懒得换平台,毕竟开发一个新平台花钱,换个老平台调调还能续命。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段先按下不表)不过奇瑞不换平台,确实挺硬核的,或者说保持成本、追求快把新车快点推出来。你们觉得,厂家为什么死磕这个贯穿式尾灯?电车、油车都那样,难道就这么懒得用别的设计了?(你们有没有想过,装贯穿式灯可能是个占空间的设计,反正特别容易看出是标志性套路)
我还在琢磨,奇瑞为什么不换更先进的混动平台?是不是觉得老平台还能撑着,反正用户也不那么在意平台的事——只要车能跑、能开、便宜点就行。你不换平台,等于是在用旧衣服套新车,最终还不是要靠配置硬撑。这其实就像那次我跟客户说:你看这车,虽然外表还行,但底子老得快。他当时回我一句:只要能用,别的啥都不重要。我差点当场笑出声。
至于价格,我估算,带这个配置(体感/样本有限)大约在8-11万区间(这个价格自己感受一下)。如果价格低点,可能更容易弄出点新意来;但奇瑞似乎对性价比没那么在意,反而更喜欢在面子上做文章,比如装个大后面拉长的尾部、装个扁长的贯穿灯。
说到实操差别——我自己试过同级别一些车,比如吉利帝豪或比亚迪e1,感受到最大的不同其实还是驾驶感受。比亚迪的电机特别把控准,反应敏捷;奇瑞的插混,有点牛头不对马嘴,油电切换不那么顺畅。可能技术积累还没达到最佳状态吧。
我在店里遇见个修理工,他打趣说:奇瑞这次升级,也就除了外表,底子还真没变。偏偏,这样的评价在市场上很常见:产品貌似新颖,实际上老架子站在那里。
说到这,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发现新车的轮廓和老款几乎一样,没有任何高级感的革新。就像我们常说:外表其实就是门面功夫,但真正挂在底子上的功夫,才是真本事。
其实我觉得,奇瑞死磕贯穿式灯,也许是想标新立异,但有没有想过,这是设计的妥协还是懒得再折腾别的?反正市场上,很多设计也是这样:把标志变个样,少操作,便于量产。你觉得,车子最大的便利在哪里?我有时觉得,就是那块无感的按钮和几秒找到的坐姿。
说到这里,我不禁疑问:真心要用这些花里胡哨的设计吸引消费者,还是其实只是厂家图一时爽快?
我还在想,日常用车的实用性是不是被表面光给遮盖了?比如这款车,我觉得,除了外观和那点配置,真没啥别的生活用料。(这段先暂停一下)毕竟,买新车最在意的,还是用得顺手。
小情绪上,我也不免有点嫌麻烦。搞DIY、装东西、调配置,好像变成了业余车改一部分。这也反映出:新车设计得够人性嘛?我自己偶尔觉得,就是为了拼颜值、拼tech感,才乱用这些花式配置。
可能你会问:这样一辆车,究竟能不亏待自己?我心里其实没底。因为,试车这种事,都是猜测跟体验交织的,没有绝对理想。
(这段停顿一下)好像每次亮相的新款,总要给期待留点悬念。你觉得,那点续航是不是硬指标,还是更像是广告话术?还说,这车有没有隐藏的潜力,我倒是挺好奇。
回到最后的小细节——那块看似普通的后视镜,竟然有个可调节角度按钮。其实我心底在想,像这样的细节,才是真生活的碎片。就像那次我帮朋友调座椅,发现其实调个角度,心情都变了。
有时候我会觉得,真正的未来感不在焊点多豪华,而在那个小小的细节——你在日常操作中,不经意间发现的心头一暖。
你说,这车未来还能有怎样的可能?也许我们都低估了身边那点微不足道的方便。还是那句话,真正触手可及的幸福,也许就藏在这平凡的细节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