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这潭水,向来是暗流涌动。
可谁能想到,东风这头昔日打盹的雄狮,竟然毫无征兆地来了一套组合拳。
就在11月10号,一天之内,三车齐发,从亲民的电轿到高端的旗舰SUV,甚至连商用车都没落下。
这操作,不像是那个我们印象里稳重(或者说迟缓)的老大哥,倒像是个突然打了鸡血的愣头青。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药?
这就要从几个月前那场“人事大地震”说起了。
今年上半年,你要是去东风总部溜达一圈,估计都能感受到空气里弥漫的紧张感。
年初央企重组的流言蜚语闹得满城风雨,最后又没了下文;紧接着就是核心管理层的“大换血”,总经理刚走马上任,副总又调离了,活脱脱一出职场版的《权力的游戏》。
当时不少人都捏着一把汗:东风这艘大船,不会在这风浪里找不着北了吧?
现在看来,担心纯属多余。
随着75后少壮派冯长军出任总经理,几位副总的分工也重新洗牌,东风的核心决策层终于算是“满员满血”状态。
杨青坐镇帅位,底下四位副总各管一摊:尤峥继续抓命根子——研发,还得捎上高端品牌岚图和零部件;周锋这位猛将,不仅要稳住东风日产,还要负责和华为“联姻”的轩辕项目;黄勇则像是后勤大总管,盯着安全生产,顺便掌管着神龙汽车;新来的王俊更是直接,商用车这块硬骨头,你来啃。
你看这分工,多明确,多有杀气。
人事落定,军心就稳了。
稳了之后干嘛?
干仗啊!
自主品牌这边,简直就是“翻身农奴把歌唱”。
新成立的奕派科技,几个月就把销量干到了单月破3万,那个eπ007+发布会,直接把PPT怼到了保时捷911和兰博基尼的脸上,说什么“14万级唯一激光雷达四驱轿跑”,零百加速3.7秒。
这话术,你敢信是从一个央企嘴里说出来的?
这就像你那平时沉默寡言的二大爷,突然在家庭聚会上来了段freestyle,惊不惊喜?
意不意外?
还有那个被寄予厚望的“太子爷”——岚图。
人家下线第30万辆车,只用了短短7个月,比上一个10万辆足足快了5个月。
这速度,放在“蔚小理”那帮新势力里也算得上是“显眼包”了。
下线的这台岚图泰山,更是把华为的看家本领都搬了过来,鸿蒙座舱、乾崑智驾,激光雷达给得足足的,一副要把对手“卷死”的架势。
而且,人家岚图揣着盈利的财报,已经敲锣打鼓地要去港股上市了。
[1] 这就叫“闷声发大财”。
再回头看看曾经撑起半边天的合资“老伙计”们,日子就没那么舒坦了。
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神龙这“三兄弟”,前10个月销量 collectively 少了十几万辆。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想当年,谁家买车不把这几位当首选?
现在呢?
新能源的大浪拍过来,跑得慢的,连个浪花都看不见了。
没办法,只能换帅自救,曹东杰、吕海涛这些老将再次披挂上阵,任务也明确:赶紧的,掉头,奔着新能源转!
不过话说回来,合资也不是完全没戏唱。
东风日产的N7卖得不错,甚至要返销海外了,这算是开创了个新模式:用咱们自己的技术,赚外国人的钱。
当然,要说东风这盘棋里最妙的一步,还得是抱紧了华为这条“大腿”。
杨青亲自上门拜访任正非,这可不是简单的商业互吹。
[2] 双方现在不仅是技术合作,甚至要一起开店卖车了。
[3] 东风猛士打头阵,探索一套全新的销售模式,成功了再复制给岚图和奕派。
[3] 这等于说,华为不光给“技术包”,还附赠“销售攻略”,这种深度绑定,在整个汽车圈都找不出第二家。
[4][5]
很多人都在猜,东风是不是被逼急了?
没错,是急了。
但这种急,不是病急乱投医,而是一种被压抑许久后的集中爆发。
你看1-10月的数据,自主品牌销量占比历史性地达到了62%,彻底扭转了过去靠合资吃饭的局面。
用他们内部的话说,“十四五”期间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新能源卖到百万辆的规模,二是自主品牌成为绝对主力,现在看来,这两件事都快成了。
[6][7][8]
所以,现在你看懂东风的这盘棋了吗?
高层动荡之后不是一蹶不振,而是快刀斩乱麻,迅速稳定军心,然后左右开弓。
左手,用奕派和岚图这些“亲儿子”去新能源市场拼刺刀,营销上放下身段,技术上牵手华为;右手,给东风日产、东风本田这些“干儿子”施压,逼着他们自我革命,别再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这场巨头的转身之战,有好戏看了。
至于2030年跻身世界一流的目标能不能实现,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但起码,那个曾经让人觉得暮气沉沉的东风,又重新让人看到了那股“高大、年轻、充满能量”的劲儿。
只是不知道,这股劲儿的续航里程,能有多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