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8万网约车司机现状,月入7千难敌算法,有人日拼15小时

打开手机叫个车,看着地图上那个小小的汽车图标向你驶来,这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

我们享受着这份便利,但很少会去想,方向盘后面握着方向盘的那个人,他的一天是怎么过的?

我们总听说开网约车挺自由,挣得也不少,好像是很多人失业或者不想进工厂之后的一个好出路。

全国有将近750万名持有网约车驾驶证的司机,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真实生活,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吗?

748万网约车司机现状,月入7千难敌算法,有人日拼15小时-有驾

当一个行业涌入了这么多人的时候,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分到一杯羹?

我们先来看看,到底都是些什么人在开网约车。

根据一份比较权威的研究报告,这群司机的画像其实非常清晰。

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男性,平均年龄差不多四十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

这群人里,超过六成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也就是说,他一停车,全家可能就没了进项。

他们的学历普遍不算高,大部分是高中或者更低的水平。

在过去,他们可能是工厂里的工人,是小买卖的商贩,或者是在建筑工地上挥洒汗水的人。

现在,他们选择坐进这小小的驾驶室里。

为什么?

748万网约车司机现状,月入7千难敌算法,有人日拼15小时-有驾

原因很实在。

在工厂里可能是两班倒,一个月累死累活也就五千块钱,还可能被拖欠工资。

开网约车不一样,跑一单就有一单的钱,钱是看得见的,心里踏实。

而且时间上相对自由一点,家里有急事,比如孩子放学、老人看病,可以自己安排一下时间,不用看老板的脸色请假。

这种自己掌握方向盘的感觉,对一个中年男人来说,不仅仅是工作,更是一种支撑家庭的责任感和一点点宝贵的自主权。

所以说,网约车这个行业,就像一个巨大的就业缓冲带,接纳了那些在传统行业里遇到瓶颈,又需要立刻赚钱养家的中年人。

说完了人,我们再来聊聊大家最关心的钱。

月入过万,这个数字听起来非常有吸引力。

在一线大城市,如果你真的能做到起早贪黑,每天在车上的时间超过八个小时甚至十个小时,一个月的流水确实有可能达到一万甚至一万五。

748万网约车司机现状,月入7千难敌算法,有人日拼15小时-有驾

在蓝领工作里,这个收入水平确实不算低了。

但是,流水不等于到手的纯收入,这中间的账,得好好算一算。

首先,平台要抽成,这个比例不是固定的,有时候高有时候低,平均下来差不多要抽掉乘客支付金额的百分之二十左右,有的司机反映甚至能到百分之二十五。

这样一来,一万块的流水,就先变成了八千。

剩下的这八千,还不是你的,你得拿它去覆盖开车的全部成本。

成本是最大的一块支出。

如果你开的是油车,那你的心情就得跟着油价的涨跌起伏。

油价涨一毛钱,可能一天下来就得多花几十块,相当于白跑两三单。

现在很多司机都换成了电车,觉得能省钱。

748万网约车司机现状,月入7千难敌算法,有人日拼15小时-有驾

确实,每个月充电的费用比加油要省下两三千块,这是实实在在的。

可电车也有个大问题,就是电池。

车开得多了,电池损耗就快,几年后要是换一块电池,一下子就得掏出去五六万块钱。

这笔钱摊到每个月,其实也是一笔不小的隐形成本。

除了油费电费,还有车辆的保险、保养、维修,这些都是固定的开销。

车子每年都在折旧,也在无形中消耗价值。

所以,那一万块的漂亮流水,经过平台抽成和各种成本的层层扣减,最后能真正装进司机口袋里的,可能也就是六七千块钱。

这是用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几乎全年无休换来的。

那些为了冲单量,一天在车上待十五六个小时的司机,已经不是在工作,而是在用健康赌明天。

748万网约车司机现状,月入7千难敌算法,有人日拼15小时-有驾

如果说看得见的成本还能算得清,那看不见的压力,才更让人头疼。

这个压力,主要来自于平台的算法和越来越激烈的同行竞争。

司机们常常抱怨,平台的派单规则就像个“黑箱”,你永远搞不懂它为什么要给你派一个三公里以外的单子,让你空跑那么远去接人,而你旁边的车却能接到一个就在附近的大单。

平台的奖励机制也充满了“套路”,比如告诉你高峰期跑够十单奖励二十块钱,可当你辛辛苦苦跑到第九单的时候,系统要么半天不给你派单,要么活动时间就截止了,让人感觉自己就像被牵着鼻子走的驴。

比算法更让人焦虑的,是整个行业的“内卷”。

最近几年,拿到网约车驾驶证的人数增加了超过一倍半,但城市的打车订单量并没有同步增长那么多。

这就好比吃饭的人多了,但饭的总量没增加多少,结果就是每个人能吃到的都变少了。

反映在司机身上,就是等单的时间越来越长,每小时的收入越来越低,以前一个小时可能能挣四十块,现在可能连二十五块都保不住了。

为了抢到有限的订单,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使用作弊软件的“外挂”,这让那些老老实实凭运气和勤奋接单的司机更加艰难。

748万网约车司机现状,月入7千难敌算法,有人日拼15小时-有驾

当一个行业需要靠拼时长、拼运气甚至动歪脑筋才能勉强维持收入时,说明它已经非常拥挤和饱和了。

当然,人是活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司机师傅也练就了一身“求生”的本领。

他们对整个城市的客流规律了如指掌,知道早上六点要去医院门口等看病的人,深夜十一点要去酒吧一条街等结束应酬的客人,这叫“错峰作战”。

有些司机师傅还把自己的车变成了小小的移动便利店,后备箱里放着矿泉水、纸巾、充电宝,乘客有需要就卖一点,虽然挣得不多,但积少成多,一个月也能多个几百块的外快。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司机白天开车,晚上回家就把一天遇到的各种奇葩乘客和有趣经历,拍成短视频或者开直播讲出来,靠着独特的视角和幽默的吐槽,居然也吸引了不少粉丝,有时候直播收到的打赏比跑一天车挣得还多。

这些都是他们在高压的行业环境里,努力为自己寻找出路,增加收入的真实写照。

总的来看,网约车这个行业确实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就业空间,它像一个蓄水池,让很多中年人有了一个可以依靠的饭碗。

但现在的问题是,池子里的水快满了,进来的人越来越多,每个人的生存空间都在被挤压。

当算法的冰冷和抽成的高昂,不断压在这些为生活奔波的司机身上时,我们也不禁要思考,这种“灵活就业”的模式,未来应该走向何方?

如何才能让这些手握方向盘的人,在为城市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能为自己和家人挣得一份更有保障、更有尊严的收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