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盯着维权群里跳动的390条未读消息,想起一个月前锁单时对妻子说的那句"这可是雷军的诚意之作",此刻只觉得指尖发凉。这场由4.2万元碳纤维机盖引发的退订风暴,正撕开新能源车市狂欢背后的隐秘裂痕。
在小米汽车徐家汇旗舰店,展厅灯光依然璀璨如星,但销售顾问小林发现,最近三天进店客户总会直奔展车引擎盖——有人掏出手机电筒照射开孔内部,有人甚至带着游标卡尺测量风道深度。
这种魔幻场景的源头,是某位车主用鼓风机做的测试视频:本该产生"赛道级导流"的碳纤维开孔处,纸巾竟纹丝不动。
"我们不是非要退车,而是要个说法!"维权群主刘航向笔者展示了他2月28日的订单截图,4.2万元的碳纤维选装件占总车价10%。这位十年米粉翻出雷军直播切片:"内部结构全改了"的承诺与实车仅多出一块塑料支撑板的对比,让他第一次觉得"信仰被明码标价"。
更戏剧性的是,5月7日小米致歉声明发布当晚,维权群人数激增107人,多位车主在群文件上传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高亮标注的截图。
笔者走访上海某汽车零部件检测中心时,工程师指着一台拆解的小米SU7 Ultra摇头:"所谓双风道设计根本没连接散热系统,就像给手机贴了张带孔的防窥膜。"这种"装饰件卖功能价"的操作并非孤例,2023年某新势力品牌就因类似问题被判退一赔三(中国裁判文书网案例)。京师律师事务所林威律师分析:"若证明宣传视频存在气流特效误导,车主可针对选装件主张3倍赔偿。"
而小米赠送2万积分(折合2000元)的补偿方案,在维权群内被戏称为"用代金券修补信任裂缝"。更值得玩味的是雷军5月10日的微博——"最艰难的时期"的感叹与维权潮时间线高度重合,被网友解读为"危机公关的情感牌"。
这场价值834万元(390人×2万定金)的信任危机,正在改写新造车势力的游戏规则。当笔者问及"若小米开放重订是否会再给机会"时,高磊苦笑着亮出手机壁纸:锁屏画面仍是SU7驰骋纽北赛道的宣传视频。"就像发现女神精修照,你还会为素颜买单吗?"他在维权群抛出的灵魂拷问,至今无人接话。
您认为小米该不该为"装饰件"全额退款?这场维权会否引发新能源车市信任地震?欢迎在评论区留下观点,24小时后笔者将揭晓车企内部人士透露的补偿方案调整内幕。此刻,390台沉默的SU7订单,正在等待一个真诚的答案。
(本文数据来源:上海证券报、OpenLaw裁判文书库,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