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车门生死劫:一场被公关话术掩盖的设计缺陷

#美女#

小米车门生死劫:一场被公关话术掩盖的设计缺陷

成都那辆烧成空架的小米SU7,车门把手至今还卡在“隐藏模式”。10月13日凌晨,救援人员用拳头砸、用石头撬,硬是没能在火势吞噬前打开那道“科技感满满”的门。三天后,雷军站在发布会聚光灯下高呼“抵制黑公关”,却对那扇打不开的门只字不提。

这根本不是黑公关的问题,是黑箱操作。我翻遍工信部2025年9月24日发布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白纸黑字要求“必须保留机械释放功能”。而小米SU7的隐藏式门把手,偏偏把最后一道物理逃生通道给焊死了。更讽刺的是,事故当天小米客服回应“凌晨无值班人员”,可那辆车是在人来人往的公共路段烧了半个钟头。

某些粉丝还在洗地:“这是极个别案例”。那2025年3月安徽那起同样打不开门的事故算什么?两起事件连爆燃位置都相似——电池包撞击后瞬间短路,门锁系统直接断电。行业内部早就传开,带机械冗余的隐藏门把手成本要多掏两百块,但某些品牌宁愿省这笔钱,也要保那丝“极致简约”的营销噱头。

小米车门生死劫:一场被公关话术掩盖的设计缺陷-有驾

最让人心寒的是危机公关的变脸速度。事故家属还在医院等说法,雷军微博连续更新三条技术宣传,配图是实验室里光洁如新的车门。底下粉丝刷着“支持国产”,把提出质疑的媒体打成“境外势力”。直到《浙江日报》发文斥责“用黑公关污名化安全关切”,第一财经被迫修改报道标题,这场舆论拉锯战才撕开一道口子。

现在工信部新规悬在头顶,所有车企都得在2025年底前整改门把手设计。但那些已经上路的十万辆小米SU7怎么办?车主群里有人自费加装外置破窗器,有人每天开车前先演练徒手掰门。科技本该服务人性,现在反倒要人为设计缺陷买单。

说到底,这场悲剧最扎心的启示是:当企业把“科技感”做成铠甲,用“情怀”当护心镜,最后被困在铁壳子里的永远是普通人。下次你在展厅抚摸那流线型门把手时,不妨问销售一句:“这玩意儿死机的时候,能用手扒开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