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的榜单一出来,我感觉整个车圈上空的班味儿都变了,变得像隔夜的麻辣烫,又油又冲,还带着一股子宿命般的悲凉。
什么宋PLUS丢了冠军,什么H6跌出前十,这些都是毛毛雨。真正的雷暴中心,是比亚迪那个叫海狮07的玩意儿,这东西根本不是车,这是一封战书,而且是用血写好,直接甩在所有同行脸上的那种。6月上市,8月一个月干了1.5万台,三个月累计4.2万。这个速度,三体人看了都得从脱水的状态里气活过来,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地球人是不是点了什么奇怪的科技树。
讲真,1200公里的DM-p混动,放在那个价格,这不是产品力,这是在搞一种行为艺术,主题就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以前大家做生意,是抢蛋糕。后来卷起来了,是连做蛋糕的师傅都想挖走。现在比亚迪的操作,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告诉所有人,以后别吃饭了,我们一起修仙,谁先辟谷谁牛逼。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选项。
然后你再看问界,M9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偷偷摸摸干到月销1.2万了。这车是真的贵,贵到我每次看它的价格,都感觉自己的肾在隐隐作痛。但买的人就是这么多,累计9.3万台,把零跑都给反超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在这个魔幻的时代,性价比这三个字,有时候就是个笑话。华为最值钱的东西,从来不是车,是“遥遥领先”这四个字带来的那种玄学光环。你买的不是交通工具,你买的是一种信仰,一种“我懂,而你们不懂”的优越感。这跟买奔驰、买苹果一个道理,当一个品牌成了宗教,你就不能用常理去揣测它的信徒。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小米就更有意思了。SU7一个月1.1万,累计3.3万,这成绩对于一个手机厂的第一款车,简直就是“机你太美”的现实版。雷军老师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互联网思维干汽车,可能真不是一句空话。他们不是在造车,他们是在运营一个巨型的粉丝社群,车只是碰巧卖得最好的周边。而且Q4还要上SU8,我毫不怀疑,到时候又是一场大型的线上抢购狂欢。雷总这是不装了,摊牌了,要把车圈彻底变成手机圈,以后大家开发布会不讲参数了,先跑个分,然后开始抽F码。
至于常青树星越L和宋PLUS,他俩还在那神仙打架,一个18.1万,一个16.8万,差距不大。但最有意思的是理想L6,13.5万台,新势力第一。这说明什么?说明在目前这个充电桩比共享单车还难找的时代,增程就是版本答案。解决了里程焦虑,就解决了人民内部的核心矛盾。什么纯电未来,什么技术路线,在“我能不能顺利从北京开回河北老家”这个灵魂拷问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最关心的其实是哈弗H6。5.9万台,排19。一个时代,真的就这么结束了。我记得我大学刚毕业那会儿,你要是能开个H6,那在同学聚会上就是妥妥的C位。现在呢?它就像我们这些中年人的发际线,虽然我们嘴上不说,但心里都清楚,回不去了。它没有做错任何事,它只是老了,老得跟不上这个“不务正业”的时代了。幸好长城还有大狗和枭龙MAX在续命,不然真是要坏了菜了。
说真的,有时候我觉得选车跟晚上点外卖一样,看着都香,最后还是点了常吃的那家,结果还送错了。人生就是这么个玩意儿。
整个榜单看下来,你会发现一个特别恐怖的事实:前20名里,插混和增程占了六成,纯电两成半,留给燃油车的空间,只有可怜的一成半。这已经不是什么趋势了,这就是现实。燃油车就像诺基亚,不是它不够好,是世界不需要它了。这他妈哪是卖车,这简直是上刑场!
而更可怕的还在后面。8月比亚迪和吉利带头降价,9月份,战火肯定会烧到15-20万这个神仙打架的区间。到时候,各种掀桌子式的操作会层出不穷。今天你降八千,明天我就敢送全套家电。今天你搞个终身质保,明天我就敢送孩子上大学。这种压缩毛巾式的竞争,唯一的目的就是把对手的生存空间也给压缩掉。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车圈比作修仙界,可能有点对不起那些真正看过修仙小说的人。但你别说,还真他妈有点像。大家都在疯狂内卷,拼命堆料,把自己的军火库搞得满满当当,然后用一个匪夷所思的价格扔出来,就是为了在飞升之前,先把旁边那个道友给干趴下。
所以等等党最终会胜利吗?
会。但能过,就是能过,胜利的果实可能是别人玩剩下的。因为真正的狠人,早在第一波就冲进去当股东了,他们赌的就是这个品牌的未来。这就是现实,它不讲道理,只讲信仰和冲动。至于那些高大上的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你信不信,决定它们成败的,不在于代码多牛逼,而在于楼下那个开老头乐的大爷,今天想从哪个角度冲出来。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百万级算力,也得乖乖认栽。就问你怕不怕?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