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车企的赚钱本事,几家能笑、几家发愁,其实一张对比表摆出来,谁是“车市精算师”立马见分晓。
特斯拉一头扎进盈利池,单车能赚两万出头,行业老大哥地位甩开一大截。价格战打得火热,特斯拉还是那副“老子就是能挣”的气势,这组合拳打得漂亮:高溢价、低成本,产品线有模型三、模型Y,还有那个电动皮卡,不愧是造车高手。别看销量增速没以前猛,利润杠杠的,稳如老狗。
赛力斯带着问界上位,没人大喊“黑马”,但真赚得快。每台车净利润赶上了一万五千块,说是华为背后赋能,问界M8成了爆款,高端定位捧上了神坛。利润数字是硬道理,一步步往高端市场踩稳。这感觉像是家里新买的好车,谁坐谁都说值。
比亚迪靠“泥石流”级的销量席卷市场,上半年两百多万辆,跑赢对手像赶集似的。别看单车赚的钱不算多,才七千多,胜在薄利多销。厂家把成本压到地板上,把价格拉到群众买得起的位置。这种算法,和街头小吃摊火爆一整条街差不多,总量一上来,利润还是第一梯队。
理想汽车坚持走稳健路线,单车搞到一万三,还是能自信喊一句:“我会经营”。旗下L系列,围着中国家庭转,产品扎实,用户口碑也不赖。三季度展望虽然收紧,但赚钱能力还在线,稳扎稳打,不急不躁。
再看零跑和小鹏,就像两拨学生接近及格线。零跑终于不亏了,哪怕单车利润不高,意义却不一般。毕竟很多人怀疑平价智能新能源有没有钱赚,现在人家给出了答案。小鹏去年的亏损是每辆车丢五万,如今居然不到六千块,哎呦,冲线就在前头。G6和MONA系列是主力功臣,这一波操作很有门道。
蔚来还是在“修道院”里闭关,一辆车亏十万出头,快赶上买车送福利了。主要是大量钱花在服务、换电站、技术升级,车价再高也填不上这个大坑。蔚来总说自己是长期主义者,内部投不少钱,但“什么时候能见彩?”这一问,投资人和用户可都急着等回信。
上半年车企的利润表现,直接给我们上了一课:卖车不是简单看销量,能不能把钱赚到兜里才算本事。特斯拉和赛力斯尝高端红利,比亚迪用规模碾压,理想稳得住,零跑、小鹏撑到曙光渐露,蔚来还在“咬牙坚持”。
新能源车市里,大家分头走,不同品牌有不同命运,谁能笑到最后,得看谁把算盘打得准。这场比赛不是短跑,是拉锯战——价格拼得凶,成本降得快,用户群体撑得广,谁就能跳出来说“我才是赢家”。
有人说,特斯拉做的是“高端技术生意”,品牌溢价高得离谱,而且老美对成本控制几近苛刻,市场敏感度高,一有风吹草动就能反应过来。市场份额不是垄断,但利润率超出同业一截,这就是本事。
问界背靠华为,把品牌吹得响,产品功能人性化,科技配置拉满,完全不怕打“智能化”牌。高端定位起飞后,不仅赚得多,还能拉升品牌调性,这才是行业里抢钱的豪门套路。
反观比亚迪,跟以前的“中华炒菜”一样,咱就是卖得多,一辆赚得少。但是加起来就是一笔大钱。这么庞大的经营体量,体系完善,供应链掌握牢靠,技术虽然没那么炸裂,胜在包容力强,啥价位都有,总有人会买。压力在价格战里也明显,薄利多销模式硬顶住了利润被挤压的问题。
理想汽车最会算账,产品推新的时候直接瞄准中国家庭刚需。空间大、安全配置好、舒适度高,车主们开着放心。一万三单车利润,证明了新势力也能蹚出来一条路,不用烧太多钱,也能扎稳脚跟。
零跑终于苦尽甘来,虽然单车利润还不太高,但从亏损到微利,证明低价智能电车路线有戏。小鹏去年巨亏时,大家都替它捏把汗。现在亏损大幅缩小,距离盈利就差临门一脚。产品线一转型,科技配置拉满,加上市场认可度慢慢走高,扭亏为盈不是梦。
蔚来的情况有点像在下围棋。钱烧得飞快,布局很广,想靠换电站和服务体系抢用户,但短期内亏损太大。行业里都在看,蔚来啥时候能扭亏,李斌总说“要做时间的朋友”,但股东和用户盼着早点“别只烧钱也得见真金白银”。
整个行业分层越来越明显。高端做得好,利润自然高;规模做得大,总利润就能稳住;新势力里有得赚有得赔,大家都在摸索自己的路。产品定位、技术、成本控制、规模扩张,都是影响盈利的重点因素。
单车利润其实蕴藏了车企的底气。特斯拉靠技术和品牌双重加持,是“放长线钓大鱼”;问界冲高端赛道,靠华为的流量、科技赋能加身,轻松撬动利润新高点;比亚迪是“蚂蚁搬家”,一辆赚得少,大军冲锋才是硬道理;理想凭稳健运营、精准定位赢得了一片自留地;零跑、小鹏走平价智能路线,要找出一条新势力的生财之道;蔚来则像是在耐心布阵,赌未来能把钱掰回袋。
行业现状类似一场集体考试,有的交了满分卷,有的才刚及格,还有的还在苦读。车企的“造血能力”不是一天练成的,价格战、产品力、服务模式、市场风向,每一步都得精打细算。
消费者在下半年买新能源车,除了关注哪款车更适合自己,其实能顺便看看后台数据,才知道厂家到底是卖得开心还是在苦撑。
厂家的盈利能力直接决定服务升级力度、产品研发投入,甚至影响后续车型能否如期迭代。比如特斯拉和问界,钱袋子鼓了,有资源推新技术和新体验;比亚迪多销一辆车,市场占有率、供应链效率一起上涨;理想、新势力如果招式用对,也有机会后来居上;蔚来这样还在投入期的玩家,如果策略得当未来可能大翻身,但路上得经受风雨。
新能源车行业竞争越来越像“大浪淘沙”,谁能把每分钱都用到刀刃上,谁就有可能笑到最后。传统车企看到这些单车利润数据,估计也得琢磨咋调整节奏,向新势力学习成本压缩和用户运营。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新能源车不是靠别人送钱,谁能在价格战里活下来才是真赢家。高端定位有高利润,平价大卖也能换来大钱,关键是能不能控制好成本,服务拉得住用户。
现在车市里,一个“会赚钱”的车企,不只是产品扎实,运营能力、供应链管控、市场嗅觉都很重要。下半年还会有新车型、新技术,单车利润或许还会起伏,各家车企会继续比实力和耐力。
所以这场比赛,还远远没到终点。谁是真正的“车市财神”,时间会给出答案。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