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理,最近北美发布了2026款马自达CX-90的官图,没引进国内,网上一堆人都在讨论。倒不是说大家真的准备砸三十万买台进口马自达SUV,更多是对这种“别有一番风味”的车充满好奇和向往。可问题来了,你想过没有,到底是我们缺这样一台8座6缸SUV,还是我们缺这种随性不跟风的选车心态?
回过头来看这款新车,外观没啥革命性的变化,还是老样子,经典那种“马自达风”的进气格栅,镀铬横条连着大灯,两边还贴着犀利小灯带。细节上加了啥?底部银色护板和几个新颜色呗——其中最贵的“高级金属灰”加个595美刀。你看这操作是不是还挺马自达的?宁愿把钱花在调调上,也不愿意堆花里胡哨的大灯。说实话,马自达骨子里一直喜欢走“优雅低调”的路子,做什么都要表现出那种有点文艺、小心思又不极端的味道。你说这坚持是可贵还是陈旧?还是两面都有?
再说座舱。内饰没和隔壁比亚迪/蔚来/理想那种巨屏乱炫风赛,说难听点悬浮屏有点儿小,方向盘也是那种“很车本身”的造型,没有大改特改。车机算是抛了点新鲜,支持Alexa语音,你一喊就能响应,还能用苹果安卓无缝对接。但这类智能玩意儿,放在国内一众自主品牌里,真没啥好显摆的,顶多就是“功能在线,不落后太多”。可能马自达觉得,车就该是个车,不用变成大号手机,也不用当你家娱乐终端,这种想法你赞成吗?感觉这个问题没对错,只是时代流行啥,马自达自有态度。
安全配置其实还挺全:自适应巡航、智能刹车、盲点监测这套叫i-Activesense的系统,也都搭上了。这也是一类“标准配置”,毕竟现在没人敢在主动安全上偷懒。
动力部分是真硬。依旧上那台3.3T直六,48V轻混,分高低功率,匹配的是8AT四驱。还有个插混方案,电池续航能溜个40多公里。你有没有发现,在国产新能源现在满地可选、纯电动都恨不得天天推新的情况下,这台六缸混动还真有点异类气质?一边是纯电的安静和科技感,一边是机械的激情与力量感,其实这就是马自达本身想守住那份“人车合一”的驾驶乐趣。现在市面上大家都在卷大电池、卷智驾,突然一辆主打机械质感和6缸动力的SUV,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马自达对这个行业的反思,问你一句:我们是不是把车弄得太复杂了,忘了最基本那些路感、手感和声音?
新加的8座布局,牵引力拉到5000磅,又多了一点实用面向。其实这配置在北美可能适合大户人家或喜欢带着一堆人出去玩的车主,国内你说能有多少人愿意为了多一排座位多花十几万?实际上,大多数人买SUV,还真不是拿来塞七八个人,大部分时候第三排座都是用来装孩子的玩具或者周末露营的装备。
你们有没有想过,这车如果真的来了国内,会卖爆吗?说实话,大概率还是一群马自达死忠拿来情怀消费,绝大多数国人或许更愿意选块头相近但品牌更“值”的豪华SUV,或者直接买本土品牌的智能座舱大家庭车。所以为什么一直说马自达CX-90有可能进口,结果每年都是个“传说”,到头来还不就是市场的选择。毕竟现在大家对车的期待变了,又大又智能才是主流,谁还记得那种“机械美感”?
不过我倒是觉得,有时候我们太容易被主流带跑偏了。现在各种新能源车、智能座舱弄得像星舰,一边是各种炫技,一边是疯狂堆价。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看着新车发布会,满屏都是“全球首发创新技术”,但实际开起来就觉得“车味越来越淡”?或者你也早就被手机上的体验养成习惯,对车的机械感没啥追求了。可是马自达CX-90这种坚持,反倒让人反问自己:我们到底想要一台什么样的车,是科技拉满,舒适到极致,还是有个性有灵魂?就像你去小众咖啡馆点杯手冲,而不是星巴克的常规美式,你是在寻找某种不一样还是仅仅为了反主流?
当然,CX-90也不是神车。你看它智能化,跟国内新能源冠军们根本没法比,什么座舱生态串联、语音全场景、一键投屏……都不太玩。就算动力强,但油耗也不是它能吹的短板。插混版那40公里电量,说真的也就够堵个早高峰,想靠纯电通勤是不太现实的。8座SUV在国内更偏小众,适合那种“车即家”型人。你们觉得,这车在中国的生存空间,到底在哪里呢?是自驾旅行爱好者,还是“性能执念”那群人?
其实这种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种对“汽车本味”的守望。马自达的开发理念不是去拼热度,也不是跟着主流卷配置,而是想保住那点“开车本身的乐趣”,哪怕这乐趣已经在市井生活里慢慢消失了。现在马路上一水儿都是模版化的电动车和SUV,能看到一辆带点灵魂的马自达,确实挺稀罕。也许CX-90永远是个“传说之车”,它更像一本纸质书,躺在你书架上,偶尔拿出来翻几页,感觉世界曾经可以那么纯粹。
而且别忽略一个现实:车这个东西归根到底还是给人服务的。它不是拿来天天发布会刷存在的,更不是谁堆配置、谁智能就赢家。你想一想,你真的需要那么多的座椅按摩、曲面大屏、自动调光吗?其实绝大多数人上车也就看个导航,听几首歌,偶尔拨个电话,剩下的功能九成一辈子用不着。所以马自达CX-90坚持做个“正统机械好车”,是不是更难能可贵了?走的是小众路线,但真有那么一点让人不舍得遗忘的“车味儿”。
从另一个角度看,马自达和国内新能源的差别,也像是“机械派和智能派”的对话。前者讲究质感、动力、操控,后者追求科技、体验、便利。你更喜欢哪种?是你愿意偶尔为灵魂消费一把,还是老老实实选那个更懂你需求的“大众化座驾”?这道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但我相信只要还有人热爱“人车合一”,CX-90这样车就一直会有人关注。
最后看价格,27.68万人民币起步,在美国市场其实合情合理,进来国内,税加上去肯定逼近40万了。这样一来,你跟宝马X5、奥迪Q7比,可能没啥优势,跟国产头部新能源卷也不占好,马自达这个情怀就更稀缺了。所以说,“情怀不值钱”是真理,但“情怀不能丢”也是现实。这世界总得有点守旧的人,不然都被主流活活同化了。
综上,马自达CX-90就像一个坚持用胶片拍照的摄影师,在数码浪潮下默默坚守自我。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更谈不上能走量,但就是让人会心一笑:原来世界还能有点不一样。没来国内,也许遗憾,也许正确,但只要你还会偶尔想起这种车,生活就没那么无聊了。你觉得呢?我们是不是偶尔也该给“非主流选择”留点位置?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