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巷尾那吵嚷声,连邻居家老王家的小孙子都能听见,谁没听说过蔚来汽车这事儿了?十月中旬,新加坡那个有钱得发紫的主权基金,忽然跑美国法院告了蔚来,说这车企财报给瞎编的,收入虚报得吓人,亏得比谁都狠,亏了那么多年,股票还被吓得直跳水,港股一口气跌掉了近九个点,市值蒸发上百亿港元,这可不是小打小闹。
先说说这蔚来,2014年才开始折腾,短短十年间,融资砸了1200多亿,那钱可不是小数目,弄得满市场人都觉得这车能爆发,梦想着新能源第一股,谁知亏损越亏越深,2023年亏了215亿,2024年又亏了230亿,亏得投资人都急了,股价像坐过山车似的,跌跌撞撞。
这事儿早在三年前就有苗头,美国那做空机构灰熊就扒出来,说蔚来用个关联公司武汉蔚能,虚增了收入和利润,蔚来当时赶紧撇清,说自己没问题,找了律师和会计师调查,结果说那报告没底,没啥根据。美国证监会也看了看,也没下文,大家本以为这事儿算了。
结果三年后,新加坡那家主权基金一看账本,觉得亏得不明不白,一把火又烧了出来,直接告到法庭,说自己亏了几十亿美元,非告不可。这基金平时低调得很,出手必有真凭实据,这事儿一曝光,市场炸了锅,蔚来股价当日暴跌,投资人心里凉透了。
可讲真,光是官司没那么吓人,老百姓更关心的是蔚来那些换电站的事儿。蔚来搞了个全国最大的换电站网络,2025年国庆期间,全国8350个站,换电服务超过115万次,听着牛掰,实则烧钱烧得让人头疼。业内说了,建一座换电站得投入350万,光硬件投资就快150亿了,别说维护和人工,光烧钱就够呛。
这换电站大多亏本,只有车流密集的长三角和珠三角能勉强扛住,别的地方亏得不行,账面上是烧钱机,投资人心里直冒冷汗。更别提现在快充技术突飞猛进,充电速度越来越快,换电那三分钟的优势,慢慢被充电给蚕食了。
再说销量,今年九月,蔚来交付了35500辆,创了历史新高,听着不错,可仔细一看,主品牌蔚来只卖了14000辆,反倒是新品牌乐道和萤火虫卖了21000辆,这说明啥?主品牌撑不住了,靠低价小品牌拉销量,和曾经高端市场标杆的形象差远了。
对比小鹏和理想,9月销量分别是42000和34500,蔚来主品牌已经被甩在后面,老用户心里那个滋味,想必也不好受。还有更扎心的亏钱账,2023年亏了210亿,单车亏损超过13.5万,亏得真狠,投资人盯着账本直皱眉。
蔚来坚持纯电路线,不玩增程,李斌说了好几遍,未来全押纯电,可市场上增程车型卖得火爆,理想汽车2023年净利润120亿,蔚来亏得一塌糊涂,这差距真让人心疼。
研发上蔚来也没闲着,2024年在智能驾驶和换电技术上砸了135亿,可核心技术团队半年内流失7人,离职潮像风暴,市场上都说“研发断层风险大”,这波人走得让人心慌。公司说这是调整,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可投资人看着技术团队不稳,心里打鼓。
网友们在社交平台上吐槽,有人说“换电站是烧钱大坑”,有人调侃“蔚来亏钱亏得连换电池都换不起了”,还有人说“李老板这回真得拼了”。老员工私下也怨声载道,“压力山大,销量压力大,管理层瞎折腾,没底气”,说是“团队快散架了”。
这事儿不是一两天的事,早年新能源行业靠故事和未来预期圈钱,大家都信,政府还没严管,政策鼓励新能源发展,价格法修正草案开始收紧价格乱象,行业开始规范,可底下那些企业还在拼命烧钱割韭菜,这矛盾让人看着心惊。
普通老百姓买车,原想着新能源省钱环保,谁知背后是企业亏损连连、服务缩水,换电站没盈利,技术团队不稳,车价还高,买车成了“赌注”,不少用户吐槽“买车前没想到这么多坑”。
想躲开坑,得多看数据,多问清楚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售后服务,别光听广告和吹牛,选车要实实在在看销量、口碑和技术实力,尤其别盲目追高价品牌,要多比较市场上成熟的品牌和车型。
买新能源车,别光图一时新鲜,得看企业能不能活得长久,能不能真把技术和服务做扎实,能不能撑住几轮风浪,这才是安全牌。
这事儿,谁没遇到过?邻居家的老李头买车亏得不轻,小区里大妈说起蔚来换电站,摇头叹气,这坑,熟悉得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