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第三台车昆仑,20多位工程师齐聚昆仑山展开测试,全尺寸三排六座SUV即将发布

小米这几天的动作挺猛,雷军微博里说20多位工程师跑到昆仑山去了,开始测试他们第三台车。这个昆仑内部代号,一看就知道不是小打小闹,传说中的全尺寸三排六座SUV,估计也是为了跟家里有娃或者长途需求的人对标的。

5米3多的车长,这个尺寸放眼合资和自主品牌里都算大块头了。你想啊,家里三口或者三代同堂出行,别说车内空间超大,连放行李都很舒坦。之前小米两款运动车型,虽然看起来很酷,销量和口碑怎么样我就不多说了,但真的转向做家庭标配大车,我觉得是对的。毕竟国产车还真少有能在这个级别把空间和智能结合得靠谱的。

小米第三台车昆仑,20多位工程师齐聚昆仑山展开测试,全尺寸三排六座SUV即将发布-有驾

说实话,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其实之前对小米做智能电动车一词多少有点偏见——傍大牌、手机企业跨界炒作这种念头老是在脑子里绕。可是看到这次昆仑山测试的场景,20多个工程师扎堆,真的是野外实测,什么高海拔、湿冷、复杂路况,全都得扒拉着往里试,这精神……当真不是走形式。而且,有销售那边朋友说,这次小米做得很高调,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家是真的买研发买质量,不像有些车企捂得严严实实,这点很让人刮目相看。

这让我突然想到,这支研发团队到底有多少人参与到真正的供应链管理和零件选型啊?毕竟车子不是手机快消品,那供应链博弈可以说是大杀器。半导体芯片缺货时,很多车企分钱游戏小心翼翼;而小米这种后来者,敢在大体量产品上砸钱去布局前端供应,心里得有数才行。估摸着,他们这次选零部件肯定是花了不少功夫,尤其是底盘、车载智能系统和三排座椅布局,得拿出解决方案,彻底避免空间1+2+2甚至1+2+3那种奇葩设计,不然家长们真要跳脚。

小米第三台车昆仑,20多位工程师齐聚昆仑山展开测试,全尺寸三排六座SUV即将发布-有驾

说到三排六座,别光看数字多,关键是实用性能不能跟上。我跟一个修车的老李闲聊,他是一线技术支持,说过话汽配和真车场景差别挺大,尤其是大尺寸SUV在座椅折叠、座椅乘坐体验还有后排乘客视野设计上,很多造车新势力其实只是想堆配置,最后还被老司机吐槽太空洞。我真没想到小米会要把设计和用户体验都做细致了,估计这次在昆仑山实验,底盘和悬挂调校就让他们折腾好久。

成本方面,粗算下,5米3+的大块头SUV,整车成本恐怕在25万到35万人民币区间,纯电还是增程暂且不说,保不准真是全新平台开发,那研发投入就动辄破十亿。这块十亿背后的沉淀就是团队磨合、供应链谈判、零件选型和车内智能软硬件系统优化。这中间,我有点自嘲,之前说小米车是市场噱头有点偏了点,毕竟研发的繁琐不是那么快能复制的。

小米第三台车昆仑,20多位工程师齐聚昆仑山展开测试,全尺寸三排六座SUV即将发布-有驾

不过也别着急,我猜这车肯定不是增程式,为什么?我赌一次就押这个,感觉小米不会玩这种东西。之前看到某论坛有粉丝说:这次昆仑是库里南风格,真正用心做车的一群人,可忍受了外界骂声,这说法挺有意思。库里南那个档次,空间和豪华都极致,对标奔驰GLS和路虎揽胜那伙计,难说小米这车想抢跑一阵呢。

说个小跑题,昆仑山本身就是困难地形,海拔高、天气多变,20多名工程师在那折腾,一天蹲点能有多累?销售那边传来一句,这波测试太拼了,连紧急爬坡启动都试了N回,好像自己要上昆仑登山队一样,听着就心疼。

小米第三台车昆仑,20多位工程师齐聚昆仑山展开测试,全尺寸三排六座SUV即将发布-有驾

不过回到车本身,5米3多车长,三排六座,大空间搭配智能车机,这事到底能不能真正满足到带娃回老家过年,坐满六个人没问题的需求?毕竟,咱们平时和朋友家人出门,虽然都是家庭大车,但你有没有发现,同行的同价位SUV,不是空间怪小,就是智能系统卡顿,要么就是油耗那叫一个头疼。小米这车估计投放市场后,至少在智能互联和空间利用上会有明显差别。是不是?

没细想过,小米会怎么解决这车的服务体系?因为懂车的人都知道,3年5年后的智能系统升级、维修维护,将是决定用户体验成败的关键。而且一辆5米3的大家伙,光是轮胎更换、刹车保养就不是份儿小的投资。就好像我朋友前几天说,他家那台5年以上的SUV,单是轮胎一年都得换两次,雷达传感器偶尔还得校准,这些未来小米车主怎么安排?厂家的服务网点准备好了吗?

小米第三台车昆仑,20多位工程师齐聚昆仑山展开测试,全尺寸三排六座SUV即将发布-有驾

昆仑山测试的画面这段先按下不表,可以想象的是,小米这条路还能走多远,还是只能做个科技品牌跨界玩具,抑或是真的成为全尺寸家用SUV市场中那个让对手发愁的新玩家,咱们都该多长点心眼儿去观察和体验。你怎么看?这种5米3以上的大家伙,你们会愿意去试驾吗?还是觉得玩智能新花样,实际用起来麻烦还不少?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