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头“真无人”出租车:科技重塑城市出行新图景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前夕,上海世博展览馆北广场迎来一批特殊的“驾驶员”——没有主驾驶位、没有安全员的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

乘客只需轻触后排屏幕,车辆即可自主完成转弯、避让行人、应对突发路况等操作。这一场景标志着上海正加速迈向全球自动驾驶商业化第一梯队,也为未来城市交通勾勒出革命性蓝图。

上海街头“真无人”出租车:科技重塑城市出行新图景-有驾

技术突破:从实验室到城市街头的跨越

上海“真无人”出租车的落地,得益于多重技术协同创新。以小马智行第七代车规级系统为例,其搭载的激光雷达、高精度摄像头与冗余底盘构成“感知-决策-执行”闭环,可实时构建300米范围内的三维环境模型。

北汽极狐全冗余车辆平台通过双电源、双制动等设计,确保单点故障时系统仍能安全运行。更关键的是,远程监控中心为每辆车配备“云端守护者”——当车辆遇到临时管制或极端路况时,安全员可在30秒内接管控制权。

商业化路径: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

上海的探索为全球提供了“中国方案”。2023年《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率先突破主驾无人限制,2025年发放的示范运营牌照则打通了商业化闭环。

以萝卜快跑为例,其L4级安全测试里程已超1.7亿公里,在武汉经开区的运营数据显示,当单车日均订单达12单时,即可实现盈亏平衡。随着第六代车型成本降至20万元,2026年每公里运营成本有望降至2.1元,与传统出租车持平。

上海街头“真无人”出租车:科技重塑城市出行新图景-有驾

社会影响:效率提升与产业变革

这项技术将深刻改变出行生态:

安全升级:90%的交通事故由人为失误导致,而自动驾驶系统通过毫秒级反应速度,可大幅降低碰撞风险;

效率革命:通过动态调度算法,车辆利用率可提升3倍,减少30%的空驶里程;

产业重构:从芯片制造到智慧座舱,从高精地图到车路协同,一个万亿级产业链正在崛起。

上海街头“真无人”出租车:科技重塑城市出行新图景-有驾

当技术狂飙突进时,伦理与法律的考量同样重要。如何界定远程接管中的责任归属?怎样平衡数据隐私与系统优化需求?

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自动驾驶能否真正成为“科技向善”的典范。上海的实践,正在为全球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编辑:小韩

#上海街头真无人出租车要来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