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到深圳1977公里,全程空调120时速,最终油耗3.37升——这台7.98万的插混把合资车逼到了什么地步
上个月底,有媒体搞了场极限测试,西安直播开到深圳,全程不关空调,高速限速多少就跑多少。快到终点的时候,我盯着那个油耗数字跳到3.37升,说实话有点懵。旁边同行的银河A7落在4.7升,日系混动更是早就破5了。这还是满载四个人、后备箱塞满行李的状态。
我认识个跑网约车的老张,三个月前从凯美瑞换到秦L。他现在每天早上充满电出门,市区一整天的活儿基本不烧油。晚上回家扔个220V插座,第二天又是满电。上周见面,他掏出手机给我看账单:“你看,上个月跑了6000多公里,油费才花了800块。”
这账要是放在油车上,怎么也得2000出头。
电池从15度加到20度,账面上看只多了10公里续航,但实际跑起来完全是两回事。市区通勤的时候,发动机介入的频率明显少了。有时候堵车挪半小时,电量才掉一格。高速上也不慌,那个65升的油箱配合发动机持续给电池回血,基本不用操心续航焦虑。
前阵子带家人去郊区,来回180公里,出发前充满电。去的时候全程用电,回来路上发动机才开始工作。整趟下来表显油耗2.1升,这数字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方向盘后面藏了个怀挡,刚开始我还觉得别扭,开了一阵子才发现妙处。中控台整块空出来,放手机、水杯、钥匙包什么的随便摆。副驾坐人的时候,中间不再有个挡把隔着,递个东西方便多了。夏天跑长途在那放两瓶冰可乐,手够得着又不挡事。
有朋友问我,120跑高速是不是真的5升?这事儿得分情况。你要是一直压着130往上冲,油耗肯定控制不住。但正常定速110左右,基本都在4升以内。发动机的高效区间就在那个速度段,超了自然费油。就跟人跑步似的,配速合适了才能省力气。
底盘调得偏舒适,过减速带的时候车身姿态挺稳。带着孩子走郊区那种烂路,后排愣是睡得香。当然了,这套悬挂把路感过滤得有点狠,喜欢激烈驾驶的人或许会觉得少点意思。但对家用来说,舒适性够了。老婆现在坐车不晕了,这点比啥都强。
电池质保的事儿得提醒一句,首任车主终身保修听着美,但有前提——必须在4S店保养,一年别跑超过3万公里。跑营运的朋友要算清楚账,别到时候脱保了才后悔。不过话说回来,电池健康度低于90%可以申请免费均衡,4S店用设备放电再充满,能恢复个五六公里续航,这招挺实用。
价格这块儿,官方指导9.98万起,现在各种补贴叠下来,入门款能落到7块9。这价位已经杀到合资燃油车的地盘了。隔壁日产4S店的销售跟我抱怨:“轩逸优惠完都打不过,客户进来就问能不能充电。”
上周我那哥们儿去看车,销售告诉他限时政策年底就结束,到时候恢复原价。他犹豫了两天还是下单了,跟我说:“再等等或许能便宜点,但怕政策一收,反而亏了。”
开车这么些年,我发现纸面参数永远说不清全部。130公里的纯电够不够?对每天通勤七八十公里的人来说,基本够用。亏电后油耗会不会飙?只要不老踩地板油,多数时候能控制在4升以内。
至于值不值,还得看你怎么用。每天市区通勤,家里能充电,这车的使用成本确实能打。但要是经常跑长途高速,对动力响应有更高要求,可能得再看看别的。
市场卷成这样,受益的终归是消费者。十来万预算能买到这些配置,放几年前真不敢想。只是选择多了,反而更难拿主意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