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跑到地下停车场转了一圈,突然看到一辆车牌皖K888888在那儿晃得我一眼。心里琢磨着,这不符合规则吧?仔细一看,灯光下那888888隐隐还有点像虚假号牌的排版。明明断定它是假的,但这个视觉冲击让我心里泛起一阵莫名的不舒服。
我和朋友聊过类似事,说车牌都成梗的时代了,不少网友搞个数字谐音,反正一堆哈等等的。可是这个皖K888888,我猜可能有人用AI合成的技术做的假牌。这个888888,估算(样本少)——我一估,好像确实像是靠机器拼出来的,没有那种印刷的一致性。你说,普通人一看到皖K888888,会不会马上以为哎,真?但实际上呢?
这让我想到,去年我翻了下笔记,看到一桩新闻:有人用AI合成车牌图像,发到朋友圈,说我新买的车。那个车牌特别逼真,光线、阴影、字体都能做得很到位。结果一查,直接被交警查封。你说,技术普及之后,辨别真假的门槛是不是变高了?我觉得是——以前看到一个奇怪的车牌,可能还会打个算盘这真假难辨。靠AI绘制的虚假影像,视觉冲击远超以前的假牌。
当然也有自己的小疑问,这种AI合成的虚假图片,背后大多是为了吸引眼球或者误导,难不成他们真觉得能蒙混过去?我猜(这段先按下不表)可能有人对法规心存侥幸,觉得万一没被查到就没事。警方这次提醒得挺到位,虚假号码牌的法律风险不容忽视。你知道吗,警方还说:这种AI生成的虚假车牌,更具迷惑性,很难一眼看出真假。这个迷惑性其实现实场景中比我预料的还要高——平时车子多了,光看牌子,有时就一闪而过,未必每次都能细看。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为什么技术发展到虚假信息这么难一眼识别?难道普通人真能凭一眼判断真假车牌吗?我很怀疑。
你有没有想过,车牌不正,除了法律问题,安全隐患其实更大?虚假牌会被用来做什么?我猜(这估算/体感大概有百分之五十)可能有人用它来藏车、逃避监控或者假车接出租,腾出点自由。这样一比,问题就更复杂。比起简单的恶作剧,这种用技术造假的行为,潜在危害早已超出个人圈。
聊到这里,我还记得一个修理工说过的话:这年头开车,也是个看脸的活儿。你看,那些假牌出来,最麻烦的是,普通交警没那么多时间去核对,科技出洞了,他们的一分钟检查可能就错过了真相。于是,我就想:平时我们自己聊车,也要多留个心眼——这些虚假车牌,可能就藏在我们街角的某个停放区。
我倒觉得,技术带来便利,也带来麻烦。AI合成的车牌图端,或许还能越做越逼真。有一次我试着用手机裁剪个界面,勉强手工做个车牌,还真挺费劲。AI一只眼,能快速拼出几十个版本,说白了就像拼拼乐一样,效率高得令人发指。这样要不是有法律限制,确实很难防范。这又让我疑惑了,警方会不会未来开发出AI检测工具?这复杂的识别就像找针一样难。
你是不是也觉得,最烦的是——明明知道他在做假,可面对这么高配验证手段,咱们普通人还真懒得去琢磨这些细节?更别说车主真要用假牌去躲监控、诈骗,背后那偏激的心态,真是说不出的复杂。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一张路边摄像头拍的照片,那车牌在阴影里被扭曲了点,肉眼还真难看出问题。也许,未来车牌、甚至车身的真伪辨别,要靠更先进的技术。或者说,哪个人能每天盯着所有视觉识别的细节呢?就像我每天匆匆忙忙走在街上,哎呀,心里一直在琢磨这个虚假车牌背后的故事。
我想问:你会不会觉得,法律的威慑还不够?还是说,普及的技术让虚假变得太容易?普通公众看到虚假的东西,能不能甄别真伪?这需求也挺大的。
像我,开车几年,最大的感觉就是:很多捷径都在暗中设陷阱。暗中,那个用AI制造虚假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在角落里。
你觉得,未来还会出现什么奇怪的鬼东西像这次的皖K888888一样,突然跳出来扰乱视线?或者说,是真真假假,总会在不经意间,碎片化地掺杂进我们的生活中?这算不算另一种黑科技的生活惯?
一直想,技术这东西,究竟是帮了大忙,还是变成了无形的麻烦制造者?想不太明白。也许,只剩下一点点悬而未决的疑问,藏在未来的某个转角。像那天停车场的灯光,反射出来的虚假光影,也许就是未来的迷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