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门把手被判死刑?工信部再下重锤!

为“智驾”按下暂停键刚过没多久,工信部就针对新能源行业的乱象,又敲下了一记重锤——

5月8日,工信部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集意见。

强有力的措辞,透露出了两个关键信息:

一,当前汽车门把手存在各种风险漏洞,安全技术有待改进

二,国家强制性标准即将出台,一肃行业风气。

隐藏式门把手被判死刑?工信部再下重锤!-有驾

此事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相信不少人都和社长一样,面对一台新车的时候,有过“不会开车门”、甚至是“偶尔夹手”的经历。隐藏式门把手终于要被整顿了,当然是大快人心:

隐藏式门把手被判死刑?工信部再下重锤!-有驾

而另一方面,现在行业里的隐藏式门把手,真的100%安全可靠吗?那些存在隐患的门把手,是否会被勒令召回?

既然隐藏式门把手这么不受人待见,又为什么那么多车企还要毅然决然地投入它的怀抱?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今天,我们就从这个看似不起眼、但实际关乎每个人的门把手开始,聊一聊背后的深层含义。

01. 苦隐藏门把手久矣?

1954年,一支银色的利箭——奔驰300SL,用奇迹般的263km/h冲破云霄,刷新了量产车的速度纪录。

隐藏式门把手被判死刑?工信部再下重锤!-有驾

虽然这个数字在现在看来并不起眼,但在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毕竟以性能著称的保时捷,也只能勉强接近200公里的时速。

这背后,除了300SL“Super Leicht”的极轻车身之外,还有一个小细节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隐藏式门把手。

根据小学二年级的知识风阻D=1/2ρV(车速)²·A(撞风面积)·Cd(风阻系数),而行驶阻力又和风阻的平方成正比。

因此要想跑得更快,除了提高马力、降低车重之外,还需要尽可能降低风阻的影响。

隐藏式门把手被判死刑?工信部再下重锤!-有驾

于是在那个年代,追求极速的超级跑车们,纷纷走上了流线型车身的康庄大道。在这一背景下,能进一步降低风阻的隐藏式门把手,便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只不过在后续的几十年里,隐藏式门把手因其成本高等一系列缺点,一直没能在民用车身上得到迅速普及。

直到电动化时代的到来。

隐藏式门把手被判死刑?工信部再下重锤!-有驾

早在十几年前、马斯克在设计特斯拉Model S的时候就不顾高管反对,坚持配备“和车身齐平”的隐藏式门把手,让车主走到旁边,门把手就会像变魔法一样自动弹出。

随着特斯拉Model S横空出世、Model 3全球热销,事实证明马斯克是对的。

用户并不care设计究竟有多复杂、结构是否可靠,只在乎特斯拉的玩法是不是新潮。

于是乎,以科技新贵身份示人的特斯拉,让隐藏式门把手摇身一变,从速度象征变成了科技感的代名词。隐藏式门把手,也渐渐成了不少新能源车的“标配”。

但事与愿违的是,本应更适配电动车的隐藏式门把手,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就比如我们刚才说的,一旦车主忘记解锁车辆,那门外准备开门上车的人就会变得非常尴尬。更有些不走寻常路的设计,往往会让人“摸不着头脑”

隐藏式门把手被判死刑?工信部再下重锤!-有驾

再比如,由于增加了伸缩/弹出机构,隐藏式门把手在安全稳定性方面几乎无解,只能靠防夹传感器进行识别。以至于不用全隐藏式,也能成为一大卖点。

隐藏式门把手被判死刑?工信部再下重锤!-有驾

此外某些“无缝”的隐藏式设计,也存在被冻上的可能性。

2022年下暴雪的时候,特斯拉就通过车主手册给出了解决方案,其中包括远程开暖风、APP执行开门,甚至不乏拳击等“暴力”操作

隐藏式门把手被判死刑?工信部再下重锤!-有驾

于是乎,各家车企在推出新车时纷纷注意到这一问题,甚至开始卷冬季结冰后门把手弹出的“破冰之力”……

但调侃归调侃,隐藏式门把手最大的问题,还是安全隐患。

隐藏式门把手被判死刑?工信部再下重锤!-有驾

2022年7月22日,林志颖父子遭遇车祸,随后车辆自燃。

据称现场救援的人从外部无法打开车门,还是因为副驾驶的孩子仍处于清醒状态从车内开门,二人才及时得救。

此类事故,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爆出。

隐藏式门把手被判死刑?工信部再下重锤!-有驾

事实上,当车辆遭遇碰撞后,如何迅速开门一直都是救援的一大难点。甚至很多救援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选择,都是暴力破拆。

那么,隐藏式门把手到底为什么会存在“失灵”的情况?是不是真的不如机械式可靠?

这一切,还得从门把手的设计结构说起。

02. 真相藏在电控中

5月5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直播中直截了当地表示:“我们长城并没被那个隐藏式门把手带歪。”

在业内人士看来,隐藏门把手不仅更重,密封性也不够好。最重要的是它都要用电驱动,一旦发生碰撞、缺电,就有可能会面临无法主动弹出的危险境地。

隐藏式门把手被判死刑?工信部再下重锤!-有驾

所以,汽车门把手是否安全,并不在于它是不是被“藏起来”了,而在于驱动解锁的方式究竟是物理轴承机械锁,还是电机!

毕竟前两年,也出现过不少非隐藏式门把手在碰撞后无法解锁的案例。

在这种交通事故中,从起火到烧到驾驶室,平均只有64s的时间。也就是在这一分钟内的黄金逃生时间里,如何尽快开锁,就成了能否活下来的关键。

所以无论是中汽研、中保研还是其他碰撞测试,都明确标注了碰撞后车门应关闭,且车门锁止系统不应处于锁止状态。

隐藏式门把手被判死刑?工信部再下重锤!-有驾

但问题是,控制隐藏式门把手弹出的控制模块以及一系列传感器,都需要通过电子线束传输,小电瓶供电。

一旦碰撞中出现问题,车辆电气系统失效,电控·隐藏式门把手也就成了摆设。

隐藏式门把手被判死刑?工信部再下重锤!-有驾

至于这么多车企为什么冒着召回的风险、也要采用隐藏式门把手,最主要的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续航。

我们刚才说过,隐藏式门把手最大的好处就是风阻足够低。

根据研究报告,把传统门把手换成隐藏式门把手,最多可以减少约0.57%的空气阻力

换算一下,就是大约十几公里的CLTC纯电续航。

隐藏式门把手被判死刑?工信部再下重锤!-有驾

那么,牺牲极端状况下的安全稳定性,换来每次充完电都有的1%~2%续航提升。这样的“条件交换”,是否有人愿意接受?

请在手机微信登录投票

你选谁? 单选

希望极端状况下也能尽可能保证能打开车门

还是2%的续航提升更重要,每次都能用到

我有其他观点,评论区见

03.国标保底线,科技冲高端

其实,在碰撞测试中,对于碰撞后车门是否能打开是有相关标准和评级要求的。这也就直接证明了,对于一台交通工具,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底线。

但隐藏式门把手,确实来得太快了。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新能源渗透率刚刚突破30%的时候,就有68%的新能源车使用了隐藏式门把手,但相关安全事故的年增长率超过了45%。

隐藏式门把手被判死刑?工信部再下重锤!-有驾

因此不只是国内,即便是汽车行业更为发达的国外,关于隐藏式门把手的相关标准,也还是一片空白。

好在这一次,工信部直接点明了隐藏式门把手存在的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潜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难(隐蔽无标志)、断电失效、夹手等风险,措辞可以说是十分严厉;

与此同时也正式牵头,准备出台强制性国家标准。

这也就意味着所有上市的新车,都必须满足国标的要求。

隐藏式门把手被判死刑?工信部再下重锤!-有驾
隐藏式门把手被判死刑?工信部再下重锤!-有驾

工信部摆出的态度和智能驾驶一样,不论是隐藏式门把手、还是电子后视镜,未来的趋势都必须是安全至上。


而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让中国汽车制造、乃至中国的高端制造业,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汽车出海的必经之路。

写在最后

最后的最后,社长还想再说几句真心话。

这几年车市疯狂发展,各种虚假宣传、夸大事实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也层出不穷。由于用户和车企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差,吃亏的往往是用户。

在这里,希望车企不只是在事情发生后再“亡羊补牢”,用各种免责协议来为自己的行为兜底;而是应该事前就告诉大家,遇到极端情况后应该如何处理。

在对外传播上,安全相关的功能,一定要放到最高的优先级。

隐藏式门把手被判死刑?工信部再下重锤!-有驾

像社长这样的媒体人,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平时做得到不到位。或许有些内容多说两句,让更多的人看到,就能避免某一场悲剧的发生。

最后,也希望大家能在闲下来的时候,多读一读用户使用手册(有的车会提供厚厚的一本纸质版,有的车则是直接贴在了车机里)。

这本动辄上百页的“说明书”,确实很枯燥。但除了最基本的车辆功能操作、以及如何确保车况符合标准之外,它还列举了99%日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也给出了最正确的应对方案。

隐藏式门把手被判死刑?工信部再下重锤!-有驾

生命诚可贵,愿警钟长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