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的生死棋局里:华为举着芯片杀过河界,上汽的马前卒"天神之眼"在颤抖,而比亚迪的掀桌倒计时响彻全场。
当激光雷达成为新时代的火炮,华为用2500万行算法代码垒起城墙——车主平均每天触发7.2次紧急避让的数据在尖叫:这不是功能,是保命符。可城墙上插着双重税旗:华为ADS 2.0每套抽走1.8万元,上汽工匠在金属骨架上又刻下15%的毛利纹章。
长城用蓝山狙击比亚迪的伤疤还在渗血:去年Q4魏牌降价4万的嘶吼,让长城单季净利蒸发99%。此刻华为智驾的香气飘过4S店,问界M5车主晒出"连续17公里零接管"的勋章时,隔壁比亚迪海洋网的销售指甲掐进了掌心。
更可怕的幽灵在车间游荡:三年前宁德时代吞噬新势力利润的剧本,正被华为重演。博世ADAS每套利润不过3800元,而华为在问界智驾版抽成的利润可以买三套博世系统。当上汽把"天神之眼"装进25万的智己L6,华为版飞凡R7的起跳价注定压碎30万地板——毕竟光激光雷达阵列就要啃掉整车8%的成本。
还记得雷军宣布小米SU7标配智驾时的死寂吗?那晚所有车企财务总监的咖啡杯里,都沉着一整块方糖化不开的苦。
此刻充电站里两拨车主在隔空斗图:左边是华为车主炫耀自动通过"广州魔鬼立交"的行车记录,右边是比亚迪车主晒充电账单"每公里省3毛,智驾钱够跑10万公里"。这不是选择,是信仰战争。
谁还记得燃油车时代的价格战?当智能成为新的发动机,降价变得比更换引擎更危险。比亚迪海豹荣耀版砍下的3万刀口,随时会转向切断智驾的咽喉神经——用DM-i混动成本碾压华为全栈智能,就像当年用刀片电池绞杀三元锂。
赌桌上堆着三个筹码:华为的激光雷达在流血研发费,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每分钟生产178片,上汽的工匠攥着底盘调校专利瑟瑟发抖。当消费者开始计算"智驾溢价够加五年油",这场科技豪宴终将演变为生存游戏。
当年索尼特丽珑显像管吞噬整机厂利润的悲剧,会在智能汽车时代重演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