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手车市场里转悠,很多人都会被一些价格特别诱人的车子吸引。
一辆看起来九成新、配置又高的好车,市场价可能要五十万,但某个车商却告诉你,三十五万就能开走,各种手续看起来也挺像那么回事,就差最后一步过户了。
面对这么大的优惠,谁能不心动呢?
但这个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冷静下来想一想,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背后会不会是一个早就挖好的深坑。
这种远低于市场价的车,十有八九就是我们常说的“抵押车”,一个让无数购车者“钱车两空”的陷阱。
我们先得弄明白,到底什么是抵押车,它们又分哪些种类。
最常见的一种,是银行抵押车。
这种情况就是原车主通过贷款向银行买的车,每个月的月供还没有还清,车辆的登记证书,也就是那个很重要、被称为“大绿本”的证件,正被银行保管着。
卖车的人通常会说得天花乱坠,拍着胸脯向你保证,他会继续按时还月供,让你放心开,绝对不会出问题。
这种口头承诺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你是在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去赌一个陌生人的人品和信用。
根据行业内的一些统计,超过七成的这类交易,买家开上车不出三个月,就会接到银行的电话,或者更直接的,某天早上醒来发现车已经被银行委托的拖车公司给拖走了。
到那个时候,你再想找那个信誓旦旦的卖家,多半是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比银行抵押车风险更高一级的,是金融公司的抵押车。
这种车的情况更复杂,它可能不仅仅是一次抵押,而是被原车主用来反复借钱,进行了两次甚至三次抵押。
也就是说,不止一家公司对这辆车拥有债权。
识别这种车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车身上可能会被贴上各种各样的小广告,写着“债权转让”、“GPS已定位”之类的字样,五颜六色,让人眼花缭乱。
去年在上海就发生过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车主买了一辆所谓的“债权转让车”,结果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先后有三家不同的金融公司找上门来,都声称这辆车是他们的,要求把车开走。
买家被夹在中间,有理说不清,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车被开走,自己几十万的购车款打了水漂。
最危险、最不能碰的,是那些通过民间借贷抵押的车辆。
这种交易往往连一份正规的合同都没有,可能就是一张手写的借条,利息高得离谱,月息百分之五都算低的,百分之十甚至更高都是家常便饭。
更可怕的是他们的催收手段。
你以为你买的是一辆代步工具,实际上你买回来的是一个定时炸弹。
这些车在出售之前,车内早就被悄悄安装了不止一个GPS定位器,甚至还有可以远程控制车辆断油断电的“暗锁”。
可能你今天还高高兴兴地开着车在高速上行驶,下一秒车辆就可能突然熄火,方向盘被锁死,后果不堪设想。
或者,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半夜里车就被人用备用钥匙或者专业工具开走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数据,仅在2023年一年,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的与车辆抵押相关的纠纷案件就高达14.6万件,这背后是多少个家庭的惨痛教训。
既然抵押车的风险如此之大,那么我们普通消费者在买车时,应该如何擦亮眼睛,避免踩坑呢?
其实,查验的方法并不复杂,只要我们多一个心眼,就能有效规避风险。
最权威、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去当地的车管所查询车辆档案。
你需要拿到车辆的登记证书原件和原车主的身份证复印件,到车管所的查询窗口,工作人员会帮你调出车辆的详细信息。
你需要重点关注登记证书第三页的“抵押登记”栏,如果车辆处于抵押状态,这里会清清楚楚地写明抵押给了哪家银行或机构。
如果车辆还被法院查封了,系统里也会有明确的提示。
这是官方的渠道,信息准确无误。
现在科技发达了,我们也可以利用手机APP进行查询。
国家推出的“交管12123”APP就非常方便。
下载并登录后,按照提示绑定你想查询的车辆信息,然后在“机动车状态”一栏里就能看到车辆的当前状态。
如果显示有“抵押登记”的字样,并且标注了抵押权人的名称,比如某某银行,那就说明这辆车是不能正常交易的。
此外,市面上也有一些专业的第三方数据平台,你只需要花上几十块钱,输入车辆的车架号,就能得到一份非常详细的车辆历史报告,其中就包括了车辆的抵押状态、维修保养记录、出险记录等等,相当于给车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花小钱防大患。
如果你已经知道车辆可能是在哪家银行做的贷款,也可以尝试打电话给银行客服核实一下。
当然,你需要一些沟通技巧,可以说自己是车主的朋友,想帮忙咨询一下还款情况。
最后,还可以登录“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输入原车主的姓名和身份证号,查一查他是否被列入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或者有没有法院的强制执行记录。
如果一个人官司缠身、信用破产,他名下的财产大概率也是问题重重。
我们之所以反复强调抵押车不能买,是因为它带来的后果远不止车辆被收回那么简单。
首先,最根本的一点是,抵押车无法办理过户手续。
国家的《机动车登记规定》里有明确条款,处于抵押登记期间的机动车,是禁止办理转让登记的。
这意味着,无论你付了多少钱,签了什么样的“购车协议”,在法律层面上,这辆车的所有权始终不属于你,你只是一个临时的使用者。
其次,就像前面提到的案例,车辆随时面临被债权方收回的风险。
去年杭州一位买家花了32万元买了一辆抵押的奥迪,仅仅开了18天,车就被银行拖走了,最终法院判决购车合同无效,购车款也难以追回,损失惨重。
除此之外,抵押车在日常使用中也会麻烦不断。
由于车辆状态异常,很多地方的车辆年检都无法通过,必须先解除抵押才行,而这对于一个非车主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万一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了交通事故,保险公司的理赔款也会优先支付给车辆的合法所有人或抵押权人,也就是原车主或银行,你辛辛苦苦垫付了修理费,最后赔款却进了别人的口袋。
为了防止车辆被拖走,很多购买了抵押车的人还会额外花钱去拆除GPS、安装防盗设备,这些都是一笔不小的隐形成本。
更严重的是,购买抵押车还可能让你卷入法律纠纷。
我国《刑法》规定,如果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进行购买,就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因此,在购买二手车时,一定要牢记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在没有亲眼见到车辆登记证书原件,并且确认上面没有抵押记录之前,一分钱都不要付;在没有完成过户手续,将车辆登记到自己名下之前,绝对不能把车开走。
对于那些价格远低于市场价三成甚至更多的车辆,一定要保持百分之百的警惕,那不是馅饼,而是陷阱。
花几十块钱查询一下车辆的抵押记录,这笔小小的投入,可能会帮你避免几十万甚至更大的经济损失。
买车是件高兴事,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贪小便宜,而让自己陷入无尽的麻烦和悔恨之中。
全部评论 (0)